-要不要花时间学习区块链?
-废话,不学习,这个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会打!
这一链圈的普遍想法,造就了今日区块链的狂热。
普通人焦虑,我不懂区块链和虚拟货币,会不会错过了虚拟货币带来的财富分配机会?创业者和投资人更焦虑,我不懂区块链技术及可应用场景,会不会错过了创立/投资下一个BAT的机会?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这种焦虑上升至一个新高度,集中体现在“3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中。
图:2018年2月13日,中国香港。一家摊位销售狗年比特纪念币气球。来源:东方IC
群里聚集了创投圈大佬和科技圈人士,号称是“1万亿市值社群”,从初二开始每日激辩区块链。既有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百合网创始人慕岩、隆领资本创始人蔡文胜、量子链创始人帅初,也有于正、佟丽娅、高晓松等娱乐圈人士。
大佬们在这里讨论区块链将如何改变各行各业,比特币未来会有多大价值,投资者如何谨慎选择项目。
例如,隆领资本创始人、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坚信,区块链大发展、变化越来越快,只有顺应变化不断迭代才有机会。虽然大部分ICO(发行代币融资)都是“割韭菜”,但它的好处是为普通投资者进入一级市场降低了门槛。在未来,如果大部分都是数字货币,原来的证券公司也只好改做数字货币。
灌输区块链投资理念给蔡文胜的薛蛮子,也在群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区块链会最先改造金融业,所有原来需要各级领导发证的事,出生证、结婚证、土地房屋产权交易证明、公司的工商注册、退税政策等等很快会相继发生。同时不忘提醒人们要“明白盲目参与代币发行和炒币等活动不仅是高风险行为,更有可能涉嫌违反投资人当地法律”,“大家以学习的心态了解区块链,分清楚链和币的区别。”
但实际上,“链”和“币”同出一家,是“币”的热闹,才将“链”的概念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走进主流
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几年,链圈和币圈发生了什么:
2009年,比特币横空出世,中本聪在他的论文中描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系统,用密码学方法让交易者能在所有交易者的监督下记账,防止双重记账、篡改账本的情况。比特币是对记账行为的奖励,区块链是这个系统的底层技术。
在头几年,人们并不会把区块链单独拿出来讨论。让比特币从极客圈扩展到其他圈子的是币价的上涨。
在2011年左右,国内开始出现了一批比特币的草根信仰者。2013年,更多普通用户得知了比特币,在那一年比特币从1月的85元涨到11月的8500元,引发媒体大规模报道,2014年深圳已经出现了可以用比特币进行支付的咖啡厅。
虽从2013年年底到现在,币价已涨了近10倍,但能在手中放到现在的仍是少数。因为之后币价出现暴跌,到2015年1月初时曾不足800元。过山车式的涨跌让一般投资者“信仰”崩塌,反而是那些忘了买过比特币的人,在最近“不小心”找回,“凭空”多了笔财富。
在2014、2015年的币价低估期,终于有人将注意力放到了区块链上,一些从业者开始讨论区块链在其他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这就是所谓的“链圈”。和专注于虚拟货币资产的“币圈”不同,他们脱离了比特币,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开发,数字货币的涨跌与他们无关,只是闷头苦干。两个圈子相互不待见。
由于缺少应用场景,链圈的日子一直不好过,直到ICO热潮出现。2016年4月,TheDAO宣布对外募资,27日内募集了1200万个以太币,价值1.32亿美元。4个月后,NEO成功完成二期ICO,引发了2017年的ICO热潮。
2017年年初,先是比特币价格涨到2013年高峰期的8000元人民币以上。到了年中,各类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进行ICO,仅凭一份白皮书就想融来上亿元资金。甚至出现了币圈名人李笑来没有白皮书却融资2亿美元的神话。
这时部分链圈公司靠ICO尝到币圈一夜暴富的甜头,而更多专注于技术的公司则对这些疯狂不闻不问。他们往往是在中关村的写字楼中,安心写着自己的代码,对ICO一事采取拒绝态度,强调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用传统方式融钱,甩下一句“99%的ICO项目都是骗钱的”。
果然,疯狂难以为继,监管部门一刀切了ICO模式。9月,央行一纸《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取缔了所有ICO。接下来,中国最大的两家比特币交易所火币网和OKCoin币行暂停交易,中国监管部门着手清退比特币挖矿业务。
部分从业者将目光投向国外,去海外发行项目,继续ICO,交易平台也转身布局海外市场。美国最大期权交易市场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在12月推出比特币期货产品。
币圈开始宣扬受到主流金融系统认可。
春节前夕,美国在当地时间2月6日和2月14日举行两次分别关于虚拟货币监管和区块链技术的主题听证会。监管机构官员、官方智囊和商业对区块链提出不伤害(Donoharm)”、“拥抱技术”的原则。这被国内一些人解读成了“区块链美国共识已经形成”。实际上,这一说法并无根据,美国证监会是明确提出“未注册的ICO项目均属违法、国会可能需要更改金融法律以更好地监管虚拟货币”。
形成风口
今年和去年不同,人们不再喊着ICO,而是呼吁拥抱区块链。对此有人评价说,不过是追风口,就像过去的云计算、O2O和人工智能。只不过,这次的区块链风口因其扑朔迷离更让人着迷,因其涉猎广泛而被拔至更高的高度。
在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中,蔡文胜说,区块链的底层架构是数学逻辑,中层思想是哲学思考,最高层是神学信仰。国内区块链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创始人元道认为,区块链已超越宗教和社会契约,成为人类文明新的信任机制、新的生产信贷模式、新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等。
探究这次风口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首先,区块链并非一种新技术,或者说它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哲学观,是经济学+哲学+密码学+数学+计算机,这就把参与者的圈子从技术圈扩展到了各行各业。
一位身份认证领域的区块链创业者对我说,区块链并非新技术,其中涉及的密码学、分布式计算都已经很多年,而当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展现了一个新的魅力。2014年他在硅谷接触到这一技术时感觉“眼前一亮,当你继续探索的时候就着迷了,觉得这个技术很有意思,展现出了变革未来的潜力。能脱离原来的限制,打造一个新的世界。”
因为区块链技术在无法建立信任关系的互联网上,无需第三方中心的介入,就可以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信任与价值的可靠传递难题。
支持者相信这一技术能改变未来,虽然不知道待它成熟还要多长时间。但就像蔡文胜说的,“区块链是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大的泡沫……我们只能拥抱泡沫,不参与才是最大风险。”
其次,区块链尚处在初级阶段,人们欢喜:自己能否有机会找到那个合适的场景,主导下一个颠覆。
除了比特币,区块链目前尚无被普遍使用的落地场景。凤凰网科技文章《从金融、溯源到开放平台,互联网巨头试水区块链的五条路径》曾总结过大公司布局区块链的几大模式。而这些,都还在试水阶段。
大公司尚在试水,小公司能行吗?在春节前的一次FT中文网沙龙上,布局了区块链产业的投资人、神州付行政总裁孙茳涛说,初创公司完全没有机会和巨头竞争,因为资金、人才各方面都无法和大公司相比。而蚂蚁金服副总裁观点不同:公司是否有机会,取决于你的专注,而不是公司体量。
机会面前,人人都不愿错过。
再次,还有哪个风口离钱这么近,且自带造血功能?对现有金融体系的突破,既给了区块链更大发展空间,又容易将其推入深渊。
ICO的造富神话尚在眼前,有人说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韭菜”,难免让不怀好意者心生憧憬。
孙茳涛曾说,他们做过统计,市面上至少80%的ICO项目都是在数字货币生态包装下的“陷阱”,要么缺乏项目支撑,沦为传销手段,要么存在极大“水分”,“用区块链养猫养狗的游戏都算是不错的落地应用了。”“我从来不认为区块链是包打天下,解决一切的,甚至把它和AI、量子计算并列到下一代的技术,这可能都是对区块链过高的看待……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到一个方案,能在区块链并行处理能力上有极大的提升。”
不过他也看好,区块链在三个领域将发挥作用:需要确权的领域;物联网,区块链网络架构拓扑结构和智能硬件、物联网的结构天然匹配;知识产权相关,每次复制都应让贡献者得到更多回报。
激起争议
回到“3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为了杜绝关于金钱的讨论败坏群风,群里规定不谈赚钱。想聊赚钱的宝二爷被踢出群了。
宝二爷是谁?他原名郭宏才,Bitangel基金创始人,早年卖牛肉,后来allin区块链,2014年在内蒙古建矿场,被币圈称为“比特币的先驱者和领路人!”
他直言不讳地说起为何被踢:“主要是因为我说实话,并且都是大白话……他们说区块链技术多好多好……但是他们就是不提钱啊,一直不说赚钱,我说你们太虚了……所有进入币圈里的所谓的大V其实也是想进来挣钱的,他不是只想进来凑热闹的,他不是为了纯粹研究技术……所以说我们看清楚这个行业的本质,既然是个娱乐圈儿,我们就把这个娱乐圈儿玩儿大了。”
而关于此群的另一场风波,来自于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和快的打车创始人、泛城资本创始人陈伟星。
朱啸虎在朋友圈转发连续创业者雕爷的一篇文章,文章写到“457天后将没人提起区块链”,并评论“不要拉我进各种3点钟群,有些风口宁愿错过,有些钱宁愿不赚,大家晚节保重”。
陈伟星在群中表示对方吹捧自己为投资天才,是为了”给自己的项目割后期投资人的韭菜及上市后割大妈韭菜”。之后还表示共享单车ofo机会在于区块链,戴威与其多次面谈并为之兴奋。
朱啸虎回击称“专业投资机构有自己的专业考虑和战略需求,和普通散户一样吗?”ofo则赶紧澄清不考虑ICO,但会关注区块链。
而他们的每一回合“过招”,都会引起一番讨论。无论是3点群,还是分叉群、其他区块链群,大佬的每个发言,都可能在这个圈子里掀起一点波涛,成为一篇文章。陪着大佬们“做梦”的,还有新兴媒体。据新京报报道,光是今年1月就冒出至少50个区块链自媒体,有公众号成立两周就拿下融资,估值千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