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直接采用p-n接面的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取代在p型传输层与n型电子传输层之间夹入有机发光层(EL)的传统途径。
这种pn-OLED平面组件不仅易于制造,同时也较传统OLED具有更低的驱动电压......
中国华南理工大学(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直接采用p-n接面的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取代在p型传输层与n型电子传输层之间夹入有机发光层(EL)的传统途径。
研究人员们在国际光电工程学会(SPIE)的期刊中发表其研究:“实现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荧光有机LED”(Realizing high-performance andl ow-cost fluores centorganic LEDs),文中描述一种可直接作为发光中心的纯有机p-n接面。
研究人员解释,这种平面组件是由垂直夹层于铟钖氧化物阳极与氟化锂/铝阴极之间的p-型和n-型有机半导体组成,不仅比基于氧化层的组件更易制造,同时也较传统OLED(其接口通常具有发射与传输层诱导通过能量阻障)具有更低的驱动电压。
p-n接面结构的OLED (pn-OLED)组件配置图
研究人员表示,“该组件的发光行为是从p型和n型材料释放协同能量的结果,这与传统从单分子发射器产生光的OLED不同。”
p-n接面结构的OLED (pn-OLED)组件配置图
研究人员使用1,1-bis[4-[N,N-di(p-tolyl)-amino]phenyl]环己烷(TAPC)作为P型半导体,以及2,4,6-tris(3-(pyridin-3-yl)phenyl)-1,3,5-triazine(TmPyTZ)作为内部开发的n型半导体,为其提供了强劲的电子吸收性能以及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
由此取得的pn-OLED表现出高达12%的峰值外部量子效率(ηext),为组件带来20%的光输出耦合效率,并被转换成60%的内部量子效率(ηint),超过传统荧光发光器的理论最大效率——25%。
研究人员只要改变p-n接面所使用的材料组合,就能调变其pn-OLED的发光颜色,为采用4,4’,4”-tri(N-carbazolyl)triphenylamine(TCTA)作为p型传输层的堆栈,展示绿光pn-OLED具有高达10%以上的外部量子效率。pn-OLED需要低作业电压,使其适用于低功耗的便携设备。
研究人员期望将有机主动p-n接面的概念扩展到其他可能的用途,包括光电探测器、电泵浦有机半导体雷射,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