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远见杂志刊登了对台湾工研院董事长李世光的专访,李世光就业界关注的高通暂停与工研院的5G合作及博通宣布以1030亿美元收购高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两大事件,究竟如何影响台湾?
10月11日,公平交易委员会认定,高通以不合理的专利授权机制、基带芯片供应以及独家交易折让等手段,限制公平竞争,祭出高达234亿台币的罚锾。
两周后,工研院证实,接获高通口头通知,暂缓5G合作。
去年8月,高通宣布,携手工研院与多家国内网通厂商,发展由5G新空中接口技术驱动的小型基地台。
工研院不但能藉此提早获得高通关键技术,可望加速台湾OEM、ODM厂商在小型基地台与基础设备的上市时程。更重要的,是扭转台湾过去在通讯标准始终落后的颓势,抢得先机。
高通台湾区总裁刘思泰曾表示,经由合作,高通不仅在台湾扮演芯片与解决方案供应者,国际厂商也能透过平台,了解台湾技术强项,进而媒合、合作。
台湾工研院董事长:博通并高通对台影响更大
然而,这项合作告停了,台湾是否将因此再次错过各国都积极布局的5G时代?
谈工研院与高通〉「双通」合并案更应关注
「现在是暂停,但我们也不是只跟它(高通)合作,」言下之意,李世光并不悲观。
李世光反倒认为,除了工研院与高通暂停合作,更应该关注通讯芯片大厂博通与高通的并购案。
「这两件事加起来对台湾的影响,远比高通(暂停合作)要来得大,」他强调。
为什么?因为「双通」若真的合并,「Singlesource(单一来源)的问题,一定会出现,」李世光指出,国际大厂惯例,不可能向单一供货商采购,从台湾观点思考,联发科、瑞昱等国内IC设计厂可望受惠,成为第二供货商,趁势切入供应链,但也不可忽视议价权的掌握,因此,「(影响)好跟不好,都有可能,」李世光说。
话锋一转,李世光坦言,工研院发展小型基地台,其实曾受业者质疑。但他强调,台湾过去以终端设备(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生产为主,「从来没办法跨过局端(电信讯号交换处,如电信业者机房)那一段。」然而,小型基地台可望成为突破的关键。
「它(小型基地台)是接近局端的,营业额的确不大,可是意义很大。」为此,李世光认为,台湾必须透过与大厂合作,从中获取更多样的关键技术,将触角自终端延伸至局端,才能为通讯产业带来更多成长动能。
目前高通董事会已正式回绝博通,认为高通的价值被低估,不过,拓墣产业研究院观察,拥有多次并购成功经验的博通,应会持续与高通董事会、重要股东交涉。不过,即使高通点头,也得通过各国的反托拉斯审查,后续值得关注。
谈到未来的科技趋势,李世光指出,AI(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机是关键。「AI是几乎没办法不考虑的,」而台湾在AI发展上,软硬件皆仍具优势。至于计算能力超越传统计算机极限、今年3月登上《经济学人》封面的量子计算机,「我觉得做这个的硬件太慢了,使用的软件先出现,恐怕才是重要的,」李世光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