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手机企业自研GPU成趋势 专业壁垒和生态束缚是两道坎

2018-08-21 16:35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

华为首款搭载AI芯片的麒麟970处理器发布后,突然传出麒麟980处理器已经流片的消息。麒麟980除了采用最先进的7nm制程工艺,还会整合寒武纪科技的最新AI技术。业内传言,在GPU方面,华为有可能首次采用自主研发的产品。同时,华为的GPUTurbo技术横空出世,更加让业内人士认为“华为真的自研GPU”了。

手机企业自研GPU成趋势 专业壁垒和生态束缚是两道坎

手机企业自研GPU成趋势 专业壁垒和生态束缚是两道坎

华为要自研GPU?

刚刚发布的华为GPUTurbo技术似乎显示了一些征兆,这项技术是华为提出的一种图形处理加速技术,通过软硬件的优化协同,打通华为EMUI操作系统和GPU/CPU之间的处理瓶颈,实现图形处理效率高达60%的提升。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戏称这项技术“类比涡轮增压”。集邦咨询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姚嘉洋向记者表示,GPUTurbo技术或许会是华为在自研GPU路程上相当重要的开始。

姚嘉洋认为,智能手机的效果要充分发挥,甚至是要有所提升,除了硬体本身需要升级,软件的搭配也是相当重要的关键。“若华为在移动游戏市场能以GPUTurbo技术,慢慢地与各家游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那么,对于华为自研GPU的过程来说,GPUTurbo技术将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姚嘉洋说。

但是华为真的能做GPU了吗?至今尚未有任何官方声明。面对业内的这个传言,姚嘉洋向记者表示,对于麒麟980是否真的会采用自研GPU,集邦咨询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一方面,研发GPU离不开Imagination的授权。以Apple公司为例,为了摆脱GPU受限于人的现象,Apple苦心研发数年之后,在AppleA11产品上才正式对外宣布采用自主研发的GPU,但是该GPU仍然有多个Imagination的授权。姚嘉洋认为,如果华为想在短期内就研发出麒麟980的GPU,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采取跟Apple公司“一样的方式”。因此,华为“自研GPU”的部分的核心IP仍然需要取得第三方厂商的授权。另一方面,姚嘉洋向记者解释,即使华为真的自主研发了GPU,那么为了不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华为可能会在麒麟970系列产品上率先试用,若试用阶段能够保证质量后,再扩大到麒麟980、990系列产品。“这是较为稳健的做法”姚嘉洋说。

但是不论“华为自研GPU”是真是假,对于手机行业的各大厂商来说,自研GPU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ImaginationTechnologies市场营销与传播副总裁DavidHarold向记者表示,自研GPU这条路已经有很多公司在尝试了。“考虑到GPU的重要性,很多公司致力于自己研发。对于这件事,我并不感到意外。过去已经有一些公司在这样做了。”DavidHarold说。

只是DavidHarold认为,自主研发GPU并不容易。DavidHarold向记者解释,对于一些刚开始准备自研GPU的新玩家来说,首先要面对的难关便是“GPU的基础专利”。“GPU具备复杂的IP,有很多基本专利的门槛,新进入者存在侵犯专利的风险。如果想要绕开这些专利,新玩家就不得不采取一些低效的方法。”DavidHarold说。

开发难怎么办?

“中国电子产业在GPU上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这是姚嘉洋对当今中国GPU市场发展的一句评价。在移动端市场,国内能达到Imagination档次的企业寥寥无几。“Imagination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DavidHarold说。

多年的经验让Imagination掌握了许多GPU领域的专利,据DavidHarold介绍,GPU领域内,在不侵犯基本专利的情况下,实现GPU的新设计非常困难。“因此,大多数SoC公司会选择搭建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联合协作,而不是从头开发。”DavidHarold说。

“合作”似乎成为解决专利问题的方案之一。姚嘉洋向记者介绍,在中国,对于刚刚介入GPU领域的公司来说,与国际知名软件厂商合作,或许会推动国内GPU向前发展。“GPU的发展必须先强化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所以与国际一线软件大厂,例如微软或是CAD/CAM业者合作,也将是中国GPU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姚嘉洋说。

除了与大厂合作这个方法之外,姚嘉洋向记者表示,如果中国企业想要自主研发GPU,那么最快的办法就是“国外求才”。“国内从零起步的GPU公司,如果想要谋求发展,最快的做法就是向国外求才。与此同时,在国内人才培育上,要持续性强化对GPU的基础研究与相关软硬件人才的培育。”姚嘉洋说。

新势能为中国带来机遇

虽然目前不论是在人才、生态还是技术上,国内公司与国外企业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随着新势能的崛起,中国公司的机会似乎悄然来临。DavidHarold向记者表示,随着AR和VR等新兴细分市场的发展,以及高速计算、人工智能(AI)、神经网络等领域新机遇的加速发掘,GPU的需求会继续增加。“对于GPU公司,如今是一个极好的时机,Imagination也会将工作重点聚焦于这些领域,以确保我们在广泛市场中,成为众多合作伙伴的最佳选择。”DavidHarold说。

GPU的技术趋势正迅速地转向由视觉和AI应用带来的主流细分市场。因此,DavidHarold向记者表示,GPU的风口将会发生变化。“下一个机会将会在于中端的移动、数字电视/机顶盒(DTV/STB)、消费安全等。新的使用案例和应用正在持续地推动功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例如,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目标精度、或者在高分辨率图像中执行像素级处理。”DavidHarold说。

新势能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姚嘉洋向记者表示,中国在这波风口中存在很大的机会得以发展。“尤其中国拥有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CSP(CloudServiceProvider)厂商,又是各类终端应用十分重要的区域市场,所以市场机会非常庞大。”姚嘉洋说。

DavidHarold也十分看好中国GPU的发展。“在不久将来的某个时刻,我毫不怀疑SoC中最好的GPU实现案例将来自中国,而不是美国。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发者社群。因此,Imagination正在聘请更多的应用专家并扩展我们在中国的开发支持团队。”DavidHarold说。

从零起步,想要突破专利的壁垒和生态的束缚,国内自研GPU的企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如果想要推进产业发展,提升产品性能,自研GPU是最适合的方法之一。如同姚嘉洋向记者表述的那样,一旦华为麒麟中放入自主研发的GPU,并且真正的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丰富的娱乐体验,那么这不仅是华为麒麟处理器发展路程上的里程碑,更会为整个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起到鼓舞作用。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

合作咨询:15889679808               媒体咨询:13650668942

广州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45号紫园商务大厦19楼

深圳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五和大道星河WORDC座5F506

北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院润宇大厦2层

慧聪电子网微信公众号
慧聪电子网微信视频号

Copyright?2000-2020 hc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慧聪电子网    粤ICP备202115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