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行业研究:PLC国产替代空间大

2021-07-17 15:01 来源:信达证券 作者:

一、PLC: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 PLC,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控制器。PLC 是在传统的顺序控制器的基础上 引入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形成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目的是用来取代继电 器、执行逻辑、计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建立柔性的编程控制系统。目前,PLC 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模 拟量运算、PID 功能、通信功能以及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技术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PLC 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用于特定工业环境下的计算机,并具备多种优良性能。PLC 的硬件结构与计算机基本 相同,具备 CPU、I/O 模块、电源模块、底板、外设以及通信联网设备,采用了可编程的存储器对逻辑运算、顺 序控制、计时计数和算数运算进行存储,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输出指令控制各种类型的工业生产过程。与 通用的计算机相比,PLC 在工业领域的使用场景多、适应面广,并具备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编程简单等优 点。

依据 I/O 点数不同,PLC 可以划分为小型 PLC、中型 PLC 和大型 PLC:

1)小型 PLC:一般来说,I/O 节点低于 256 点的为小型 PLC,体积小、价格低,主要用于小型设备实现单一功 能;

2)中型 PLC:I/O 节点介于 256 点和 2048 点之间,初步具备了通讯功能和模拟量功能,并具备比较丰富的指 令系统,能够应用于大型控制系统或多机系统;

3)大型 PLC:I/O 节点高于 2048 点的 PLC 为大型 PLC,在软硬件方面的性能都比较优越,具备强大的通信能 力和处理能力,主要应用于大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

从结构形式上,PLC 通常又分为箱体式和模块式两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叠装式:

1)箱体式 PLC:指的是将 CPU、电源、I/O 模块和存储器等部分集成到一个箱体内,具备体积小、集成度高等 特点,主要应用于小型 PLC;

2)模块式 PLC:将各单元包装成独立模块,通过各模块之间的装配实现相应功能,具备较好的灵活性和更丰富 的功能,主要应用于中大型 PLC;

3)叠装式 PLC:兼具了前两者的特点,将各部分包装成模块再进行叠装,同时保证了 PLC 的灵活性和紧凑型。

PLC 硬件通过连接多个相应的 I/O 端口,基于特定程序使指定的工业模块完成一系列动作。以松下 PLC FP-X0 L30R 为例,该 PLC 硬件包括了供电端口、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通讯端口等多个端口,其中通讯端口主要用于 下载程序,输入端口主要用于连接按钮、接近开关和光电开关等,输出端口主要用于连接接触器、电磁阀等执行 器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客户首先通过通讯端口导入编写好的程序,之后将输入输出端口依次连接,PLC 从输 入端口读入相应信号,经由程序处理后将指令发送到输出端口,从而完成各工业模块的协同信息交互,并实现 PLC 控制特定工业模块完成特定动作。

PLC 编程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语言,通常采用梯形图和助记符语言表两种常用的编程语言。PLC 编程语言 是面向用户的语言,具备图形式指令结构、明确的变量常数、简化的程序结构、简化应用软件生成过程和强化调 试手段等特点。PLC 的编程语言通常采用梯形图和助记符语言表两种,其中助记符语言表需要使用简易编程器 进行编程,主要用于实验过程;梯形图语言需要使用 PC 机及相应的编程软件进行编程,多用于实际的工业控制 场景。

不同厂商的 PLC 编程软件与编程语言均不一致,但是基本的编程思路大致相同。以三菱的 PLC 编程为例,首先 根据 CPU 选择相应的系列与机型,创建一个新的 PLC 工程,之后进行 PLC 程序编写。三菱 PLC 的梯形图程序 主要由参数、程序设置、程序部件和软元件存储器四部分构成,其中参数部分除了存储参数之外还负责存储参数 注释,而程序的主体部分则在程序部件中进行编写。程序编写完成之后,将电脑与 PLC 硬件通过指定端口相连 接并将 PLC 程序写入 PLC 硬件中,便能实现 PLC 硬件执行特定动作的过程。

二、中大型 PLC:“技术+客户+资金+产品排他性”构筑高壁垒

PLC 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较强,对上游具备强劲的议价权,对下游的议价能力略高一筹:

1)PLC 上游:负责提供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器件、钣金结构件等零部件,PLC 的上游零部件市场准入门槛较 低、较为同质化、行业内竞争激烈,上游的零部件市场为 PLC 行业提供近似无差异的产品,在产业链中的议 价能力低,PLC 行业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原材料紧缺的局面;

2)PLC 下游客户:广泛分布于各个工业行业,包括流程型工业、离散型工业在内的钢铁、石油、电力、建材、 汽车、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中都应用了 PLC 产品,目前各下游行业的 PLC 应用均比较成熟。PLC 行 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但是整体行业的增长更多取决于下游需求的扩张,PLC 行业与客户之间 的价格博弈更多地取决于客户规模的大小和 PLC 厂商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的优劣,其中 PLC 厂商依靠自身 的技术优势与规模优势获得强劲的议价权,PLC 厂商通过编写应用程序、集成 PLC 与提供解决方案等方式 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通常情况下 PLC 与其下游客户相比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PLC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跨行业使用,但仍存在一定行业壁垒,小型 PLC 主要应用于 OEM 市场,大型 PLC 主 要面向项目型市场。PLC 具备一定的行业属性,应用于流程型行业(例如化工、石化)的 PLC 设备虽然可以实 现一定程度的跨行业使用,但是依旧存在很多行业之间的 PLC 产品不能通用(例如流程型行业、汽车制造、OEM 行业之间的 PLC 就较难实现通用),一般来讲,部分 PLC 之间的可替代性比较差,PLC 与下游行业在一定程度 上相互绑定,并伴随着下游行业的增长而增长,PLC 行业从而呈现出与其下游行业的增速高度相关性。其中,小 型 PLC 一般应用于 OEM 市场,大型 PLC 主要面向项目型市场。PLC 作为典型的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工具, 在 OEM 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以纺织、包装和机床为代表的 OEM 行业多应用小型 PLC 以满足自身的控制需 求,此外,大型 PLC 主要应用于以钢铁、电力、交通等项目型市场,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处理能力、控制能 力和通讯能力,从而实现大型项目的统一控制。

小型 PLC 行业同质化比较严重,“技术壁垒+客户壁垒+资金壁垒+产品排他性壁垒”构筑中大型 PLC 较高行业 壁垒:

1)小型 PLC 市场:准入门槛比较低,技术难度不高,下游对小型 PLC 的价格敏感,导致小型 PLC 产品同质化 严重和业内竞争较为激烈;

2)大型 PLC 市场:技术难度很大,首先 PLC 对平台稳定性的要求很高,其次中大型 PLC 要需要具备一定的与周边设备的组网/组态能力,并且在与下游厂商合作的时候还会涉及到数据安全相关问题,“技术壁垒、客 户壁垒、资金壁垒与产品排他性壁垒”共同构筑了中大型 PLC 厂商宽阔的护城河,新进入者难以打开市场。

设备稳定性与客户群体是 PLC 行业的重要壁垒。PLC 下游客户对工业事故率的容忍程度很低,倒逼 PLC 设备 与 PLC 平台需要具备很强的稳定性;通常来讲 PLC 的稳定性远超通用型 PC 机,而长时间技术积累下设备与平 台的稳定性也构成了 PLC 厂商的主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另外,信任成本与前期投入成本、PLC 生态、售后服务、 用户使用习惯等因素共同提高了 PLC 的下游客户迁移成本,增强了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粘性,通常来讲,PLC 下游客户不会随便更换 PLC 供应商。

PLC 组网能力提升客户忠诚度,不同厂家的 PLC 产品具备一定的排他性。优秀的 PLC 产品除了对稳定性的要 求之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组网能力,并具体体现在设备接口良好的兼容性与使用的便利性,最终可以使 PLC 与周边的设备(输入设备、执行设备等)组成稳定高效的网络,构成良好的 PLC 生态环境。此外,PLC 生态也 使得 PLC 厂商具备了一定的排他性,下游客户在选购 PLC 设备的时候通常会购买整套的解决方案,这也在一定 程度上提升了客户群体的忠诚度。

三、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 PLC 需求端增长,技术进步成为行业趋势

国内 PLC 市场稳定发展,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伴随着国内的工控水平不断提升与“工业 4.0”时代的到来,国内 PLC 持续发展,并在新能源、环保等新兴行业中不断取得业务突破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 年国内 PLC 市场首次突破百亿,达到 102.8 亿元的规模,未来在自动化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逻辑下,PLC 市场规模有望持续 扩张。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工业自动化成为必经之路,PLC 景气度长期向好。在假设 70 岁以下人群不死亡的前 提下,我们利用新生儿数量反推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得到了中国人口分布图。从统计结果来看,1-10岁人群有15918 万人,11-20 岁人群有 16147 万人,41-50 岁人群有 21035 万人,51-60 岁人群有 25894 万人;假设 20 岁以上 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60 岁以上的人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未来十年国内劳动力约减少 9700 万人,未来二十年 国内劳动力约减少 14900 万人。另外,新生儿逐年递减与青年受教育年限逐年增长的趋势将进一步削减国内劳 动力的数量,社会养老负担逐步加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工业自动化是在老龄化社会中保持强劲 生产力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来临,工业自动化成为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 PLC 能够有效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对工人数量的要求,在提质增效的同时降低事故率,预计未来 PLC 在工业中 的渗透率将会进一步提升,PLC 行业长期景气度向好。

工业 4.0 进一步推进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为 PLC 行业带来新机遇。工业 3.0 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大量的自 动化控制系统及仪表设备得以应用;工业 4.0 主要将实现生产的智能化,突破的重点由自动化设备转移向智能化 软件,通过把行业知识和经验写入智能软件,打造“智慧工业大脑”,实现降本增效、安全可控、绿色环保的智能 化生产过程。伴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来临,智能制造对自动化生产的广度与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LC 有望伴 随智能制造的发展,行业规模与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工控+互联网+智能”成为 PLC 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能力的提升是目前 PLC 技术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伴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一设备控制、小范围控制的 PLC 设备的需求正在逐步缩减,生产规模 的扩大与生产中的规模效应对大型 PLC 设备提出了跨设备、跨厂区的新需求,在 5G 技术进一步落地的背景之 下,技术与需求端倒逼 PLC 的通讯能力做出提升,“互联网+”成为 PLC 发展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 崛起也要求传统 PLC 做出改变,深度学习算法与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 PLC 之中,智能生产、优化决策、 大数据赋能、精准执行和柔性生产等成为 PLC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多任务处理或将是未来 PLC 的新运行模式,协同能力的增强进一步打通全生产线。PLC 控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对 PLC 提出了多线性并行运算的技术要求,传统 PLC 采取顺序处理的方式处理任务,但是在控制规模扩张带来 的任务量增加的背景下,各任务的优先级差异扩大,任务之间的协同要求变高,传统的单线程处理向多线程处理 的转变是大型 PLC 发展的必经之路。PLC 系统协同能力的提升也是工业 4.0 提出的又一重要要求,其中既包括 PLC 在全厂区、全产线之间的纵向打通和 PLC 与 APC、MES 等其他工业软件的横向打通;协同性的提升能够 进一步实现生产过程的互联互通能力,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和协同优势,同时也有助于形成集中控制和分布式计算 /运作的格局,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在 PLC 软件编程方面,算法、简洁性和用户交互能力是未来发展方向。PLC 软件的算法需要针对工业 4.0 的生 产要求做出进一步优化,在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基础上,PLC 行业应该进一步优化软件,提供更符合行业实 际应用的工具,提升工业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降低算法复杂程度。另外,PLC 作为一种辅助工业制造的工具, 底层程序应该进一步封装为简洁易用的工具包,对上提供简单接口供技术人员调用,实现复杂生产工艺的操作简 洁化。在用户交互方面,PLC 工具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对技术人员的操作习惯进一步理解,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切 合实际的用户交互界面,进一步增强系统的交互性能。

PLC 支持政策频频颁布,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行业。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 PLC 的相关政策,工信部在 2011 年的《关于结块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策略》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制造之系统系和工业控制系 统等,2015 年国务院的《中国制造 2025》中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观点,此外各部委还出台了一 系列关于支持智能制造与工控系统的政策,引导 PLC 等工控系统发展。另一方面,工信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等部委还出台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和《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可编程控制器(PLC)》, 通过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 PLC 行业的发展。

四、工业 4.0 时代,国产中大型 PLC 替代空间大

国内 PLC 市场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国内 PLC 市场主要由外资主导,本土品牌市场份额较低;二是本土产品多 以小型 PLC 为主,中大型 PLC 依旧依赖外资品牌:

1)在中大型 PLC 产品方面:国内市场依旧以外资品牌为主,西门子、施耐德等欧美 PLC 厂商凭借多年的行业 经验与研发优势,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此外这些欧美老牌厂商依托先发优势已经在我国形成了比较明显 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占据了国内 PLC 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2)在小型 PLC 领域:以三菱、欧姆龙为代表的日本品牌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产品主要应用于小型控制系统、 机床和 OEM 设备;以宝信软件、汇川技术、信捷电气为代表的 PLC 本土品牌也在持续发力,依托产品定制、 成本、服务和响应时间等优势打开国内小型 PLC 市场,持续向中大型 PLC 市场进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

西门子独揽国内 PLC 市场近半份额,本土 PLC 厂商市占率不足两成,可替代空间大。据普华有策数据显示, 2020 年国内 PLC 市场中西门子市占率高达 44.3%,独揽近一半国内 PLC 市场份额。西门子的产品多以中大型 PLC 为主,依靠自身强大的技术与行业实力,西门子中大型 PLC 产品能够持续获得较高的毛利率与市场份额, 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等厂商的市场占有率紧随其后,产品覆盖大中小型 PLC。国内 PLC 市场仍然以外资品 牌为主,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台达和施耐德六家外资品牌 2020 年在国内 PLC 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83%,本土 PLC 厂商市占率不足两成,伴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国产化 PLC 市场市占率有望提升。

我国 PLC 行业在二十一世纪后逐步进入国产替代期。二十一世纪之前受限于资金短缺与研发实力不足,我国 P LC 行业起步缓慢,PLC 设备高昂并主要以进口为主,后来我国政府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 PLC 发展的政策, 国内 PLC 发展在二十世纪末初现曙光。二十一世纪伴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一方面 PLC 的研发门槛逐步降低,另一方面我国的资金投入与研发实力俱增,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以小型 PLC 产品为 突破口进军 PLC 行业,并以价格低、定制化、本土化服务等优势逐步打开 PLC 市场。

自主研发能力低与产品同质化严重是国内 PLC 厂商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国内比较缺乏 PLC(尤其是中大型 PLC)的核心研发能力,本土的小型企业目前的创新能力薄弱,存在模仿海外 PLC 的现象,本土大型企业虽 然资金与市场资源较为充足,但是后发劣势对它们形成了一定约束,缺乏长期持续的投入成为国内品牌短板。另 一方面,国内 PLC 产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小型 PLC 产品为主,行业进入门槛低,业内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

未来国内 PLC 厂商的突破或将依赖于工程师红利与本土化服务,随着本土大型 PLC 企业的逐步崛起,未来盈 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相较于海外 PLC 厂商,国内的工程师红利是本土 PLC 品牌的优势之一,虽然国内目前已 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但是得益于人口基数大、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国内的工 程师红利依旧显著,本土 PLC 厂商有望借助国内工程师红利,快速实现技术突破,抢占市场份额;另外,本土 厂商对国内企业客户的理解更深刻、产品具备性价比、服务响应更快速等优势同样会增加本土 PLC 品牌的优势, 有望以本土化服务的优势实现国产化 PLC 产品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由小型 PLC 转中大型 PLC 是本土品牌的 必经之路,大型 PLC 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

合作咨询:15889679808               媒体咨询:13650668942

广州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45号紫园商务大厦19楼

深圳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五和大道星河WORDC座5F506

北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院润宇大厦2层

慧聪电子网微信公众号
慧聪电子网微信视频号

Copyright?2000-2020 hc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慧聪电子网    粤ICP备202115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