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制造回流”、“中国制造外移”等议题风风火火占据大众视线时,有间企业正悄悄在新竹,替台湾科技业搭起一座桥,通往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印度。
“如果用这个机台,一个月可以检测多少产量?”“这个晶片要怎么设计,可以让手机播出来的音乐又大声又好听?”“手机里用台湾的PCB成本会高出多少?”
从2016年12月到今年1月中,坐落在新竹清华大学旁的经济部专业人员研究中心,每周一到周五,都可以看见42位来自印度各大科技品牌,如印度智慧型手机龙头Micromax、Lava等公司的资深工程师与中高阶主管,用印度腔英文讨论着各式手机设计生产相关问题。
师资阵容包括电子五哥中的广达、全球记忆体模组龙头金士顿、电子零组件大厂光宝,及印刷电路板龙头欣兴等十数间科技厂。
这群印度资深工程师与主管,从逾百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多数人是第一次来台湾,他们讶异于竹科规模虽小,却有非常完整的供应链。(摄影者.赖建宏)
兜起这一切资源,促成台印两国手机产业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交流的,正是台湾的IC设计龙头联发科。“我们希望能和印度一起从行动装置成长到物联网时代,”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在一场印度制造的论坛上宣布,未来3年内,联发科在印度的员工将成长至1,500人,约占目前全集团员工1成,将是海外仅次中国的第二大据点。
手机市场板块移动
中国成长趋缓,印度却如猛虎待发
印度目前虽是联发科第二大智慧型手机晶片出货市场,但以营收贡献程度来看,仍小于整体营收的1成。且此人才课程并无法带来直接的营收,为什么联发科仍如此重视?
首先,是智慧型手机市场的板块已逐渐移动。
联发科今日与美国晶片厂高通、中国晶片厂展讯在手机晶片市场三雄鼎立,是从10几年前功能型手机时代,开始耕耘中国所得来的结果。目前中国虽仍是全球智慧型手机最大单一市场,但成长已趋缓,印度却是一头奋起的猛虎。
根据EricssonMobilityReport调查,至2015年底为止,印度智慧型手机人口仅约2亿1千万人,略低于总人口2成,但至2021年,预计将成长至8亿1千万人,成为各智慧型手机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印度本土的智慧型手机品牌,正处于从贴牌销售,走向自主设计生产的分水岭。
联发科动员近百人
花半年开发课程,化解中、美抢
印度制造风起云涌,美国与中国当然不想缺席。当初得知印度政府欲委由联发科培训人才后,两国的晶片厂曾想砸钱“抢亲”。论财力与国家资源,联发科完全比不上对手,但何最后印度仍选择与联发科合作,将人才送来没有邦交的台湾培训?
负责这个计画的联发科印度分公司总经理郭耿聪与同事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访谈官员与手机品牌,才将课程定调为“手机制造概论”,能对手机的设计生产有基本的宏观概念。
其次,则是得兜起台湾的手机产业链。联发科的应用服务部门花了近3个月时间,去协调手机生产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担任讲师,这一整套台湾产业链才端得出的完整课程设计,让印度政府埋单。
我们看见联发科更进一步开展到人才,在印度科技产业中散播种子学员,虽然现在论成功还太早,但至少搭出了一座桥,取下印度制造的贵宾席入场券。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