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智能城市建设“双眼”不只是传感器

2017-06-15 15:34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

随着智慧城市、物联网、无人驾驶、AR、VR的爆发,智能传感器作为系统中的感知层,是数据收集的基础,其功能和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对传感器的最初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电子元器件,而是人工智能领域不可或缺的感知器官——“双眼”。2016年7月起,芝加哥就决定开始在市区内路灯上安装500个传感器,它能通过测量温度、大气压力、光线以及空气中气体的比例来了解城市交通和污染等情况。

智能城市建设“双眼”不只是传感器

智能城市建设“双眼”不只是传感器

但这既昂贵又耗时。人们似乎忘了,一些现有的基础设施就能够作为传感器,比如光缆。

它们埋在地下6英寸,能够精确侦测出地面上人们驾驶、骑车和步行时产生的独特震动。通常这些读数被当成噪声滤除掉,因为通常来说,电缆的主要作用是输送信息。

而旧金山的Stamen设计公司则意识到这种噪音是追踪车辆和人员的一种方式。他们利用斯坦福大学校园地底下收集而来的光缆数据绘制了一张图,清楚地显示出地表的振动频率和延续时间。

“如果将噪音视为信号,我们就可以测量普锐斯和斯巴鲁之间的差异”,Stamen团队的成员Rodenbeck说,光缆的精度非常高,能够区分两种类型的汽车,“甚至能检测出车里有多少人”。

“我们一不小心就有了这个巨大的测量网络,我被这个想法迷住了”,Rodenbeck说。

这个数据可视化项目被称为“BigGlassMicrophone”,光缆以一个不对称的数字“8”布局在斯坦福大学地底下,总长3英里。Stamen则截取了这段光缆收集来的10分钟振动信息制成了一幅可交互信息图。

从Stamen制作的图上来看,振动波长更大的是汽车,小的是自行车和行人,还有连续不变的波长是学校内的喷泉。

这段光缆原本是斯坦福勘探开发项目的一部分,科学家们正在使用它们检测地震活动,从而创建3D和4D图像的地震回波声音图像。

但显然,光缆在感知与探测方面的作用又得到了一些补充。它的实现意味着,美国3500万英里光缆的功能早已超越传输信息的功能了。

这对于城市的意义重大。这个数据可视化项目还会于2018年在英国Victoria&Albert博物馆展出。

实际上,能作为传感器的已有设施还不仅限于光缆。

比如,利用手机信号塔收集的数据能够了解当地的天气湿度。因为手机与附近信号塔通信所需时间与空气中的水分直接相关。

无疑,这种让基础设施“不务正业”的方式为不少城市智能化提供了一些新思路,但传感器技术本身也带来了关于隐私问题的争议。

“这既惊人又可怕”,Rodenbeck说,“这几天我常感到眩晕。它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

合作咨询:15889679808               媒体咨询:13650668942

广州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45号紫园商务大厦19楼

深圳地址: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五和大道星河WORDC座5F506

北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0号院润宇大厦2层

慧聪电子网微信公众号
慧聪电子网微信视频号

Copyright?2000-2020 hc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慧聪电子网    粤ICP备202115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