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报道称经过处理后,橘子皮可以轻易破解手机指纹识别,并且成功使用支付功能。一时间,引起大片大众对于指纹识别安全性的质疑声,不禁反思手机指纹解锁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在橘子皮破解事件发生之前,之前也曾有一段透明胶带、一支导电笔都可以秒破手机指纹识别系统,轻松开机的例子。经技术人员研究发现,通过一些“特殊处理”之后,不仅是橘子皮,包括桂圆、西瓜皮、纸巾等物品都可以成功解锁,所以说橘子皮完全是无辜“躺枪”。
指纹识别如何轻易被破解?
指纹识别领域具有长期的技术沉淀,即使没有明确信息安全属性的测试标准,长期从业者也都具备基本的防攻击技术。那么指纹识别是如何频被破解?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两种情况:一是手机指纹触摸键被摔裂;二是经过简单处理后,运用橘子皮等工具破解。
针对第一种情况,技术人员指出,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手机摔了之后,在指纹触摸键上形成了新的图案,而该图案被手机错误地认为是机主指纹的一部分,因此导致他人能通过指纹解锁。但是这未必就意味着,所有的指纹识别都不靠谱,这里涉及到的还有指纹识别技术方案的质量问题。
第二种情况关键在于“特殊处理”,指的是运用胶带或指纹贴等膜类物品,背面用导电笔涂抹形成图案,贴到手机指纹验证的部位。只要机主的指纹触碰到这块胶带或者指纹贴,成功解锁开机几次后,别人就都可以随意开机了。所以慎用指纹贴等类似物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一风险。
不必过于恐慌 破解条件需具备齐全
由此看来,指纹识别的安全性真的有这么脆弱吗?在近乎理想的实验室进行测试,手机指纹识别能被轻易破解;但在日常使用中,这种破解手段则很难成立。破解指纹识要满足整个连贯过程才会存在风险。
通俗来说,假设不法分子想要破解用户手机,首先得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手机指纹识别处贴上膜,贴的时候也很考验技术。等用户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得再拿到手机才有可能实现破解。
至于原理,技术人员表示,因为指纹识别并不是100%匹配指纹图案,而且指纹模板还是“动态更新”的。被贴上这种特制的膜后,得经过一定次数的重复识别后,系统才会将膜的图案更新到手机里。
相关技术人员表明,指纹识别安全性漏洞的症结在于安全技术从业准入规则出了问题。由此说明,试错成本太高的领域绝不能零门槛自由准入,否则会使社会承担过大的风险。安全的指纹模块在定价上把漏洞技术的“低质低价”路线断掉,系统安全性应整体提高,从更高的层次来评判安全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标准。
基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要把用户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质量放在优先的位置考量,才能更好地赢得用户、赢得人心。而不是盲目采用安全系数“掉队”的新潮技术,成为指纹识别的漏洞源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