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随着美的与云米科技开打“专利战”,小米、美的这两巨头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此前2014年12月份,美的发布公告称,已与小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美的将向小米科技定向发行5500万股股份,发行完成后,小米科技将持有美的1.29%股权,未来双方将在智能家居产业链上全面合作。随后的2015年是小米与美的的“热恋期”。
不过,“热恋期”总是很短暂的。很快,小米便在家电布局上展现出更大的雄心。记者梳理发现,小米生态链产品包含净水器、IH电饭煲、智能马桶等,甚至还有洗碗机。这些产品都与美的高度重合。另一方面,美的集团自身通过大力投入进行智能化转型,也“羽翼渐丰”。
短暂的甜蜜“热恋”
准确地说,在2014年底美的对外宣布“联姻”小米之前,关于小米与美的的“绯闻”早就满天飞。2014年正值互联网家电站上“风口”,传统家电企业美的发现自己缺少智能家居操纵入口(手机),互联网厂商小米发现自己缺少家电产品,这样的背景下,两者惺惺相惜,一拍即合。
2014年12月15日,美的集团一纸公告,高调宣告了与小米合作的消息。美的决定向小米科技发行550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12.66亿元,发行完成后,小米科技将成为美的集团的股东。当时,这一“牵手”被称为是年内最大的跨界合作。
美的集团在当时的公告中表示,美的与小米旗下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科技)已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是“基于双方企业战略、经营策略、行业地位、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高度认同”。
根据协议,小米与美的将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进行多种模式合作,建立双方高层的密切沟通机制,并对接双方在智能家居、电商和战略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团队,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支持双方相关业务的发展,此外小米还可以提名一名其核心高管为美的董事。值得注意的是,双方战略合作的基本原则还包括“优先原则”,相互之间给予对方同等条件下的优先、首选的战略合作。这点足以看出当时小米与美的关系之亲密。
步入2015年,小米与美的的感情持续升温。2015年4月,小米与美的的合作就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当月小米与美的共同发布可连接小米手环使用的i青春智能空调;2015年6月,随着美的向小米科技定增项目的完成,美的集团当时称,“后期美的与小米在各领域合作及美的智慧家居平台的构建及布局值得期待。”
在2015年美的集团年中总结会议上,受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邀请,雷军甚至冒雨到美的集团分享互联网思维和创业体会;美的集团第三季度财报出炉之时,雷军也在微博转发点赞。
据了解,为了深入学习小米的互联网思维,美的集团还曾一度派高管到小米公司交流学习。
从合作走向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的集团的官方微博,2016年还曾为小米盒子、小米与大疆的合作“站台”。但2017年1月之后也再无有关小米的信息更新。
另外,美的此前给予小米科技派驻董事的权利,但是直到现在,作为第七大股东的小米科技也未行使该权利。对于该问题,3月13日,记者尝试联系小米方面相关负责人,但未获得回复。
除了这些,小米与美的在产品层面的合作似乎也就停留在双方联合推出的i青春空调,其他比如“智能家居、生态链及移动互联网上的合作”再也没有推进的消息。2016年7月,美的宣布牵手华为布局智能家居,当时业界就有声音认为,“小米已被抛弃”。
小米与美的关系变化的背后,是小米系在家电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大的雄心。在2013年宣布进军互联网电视行业之后,2015年小米又宣布进军净水器,负责小米净水器生产的企业正是云米科技。2016年3月,小米在北京高调发布IH电饭煲。2017年,小米加快了对家电产品线的布局,先是在小米米家众筹平台上发布“小吉迷你复古冰箱”,接着又发布智米全直流变频空调、智能马桶盖产品。在这些家电产品上,小米一直坚持“性价比”优势,以低价对家电市场进行“搅局”。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小米系的家电产品线还囊括落地扇、电水壶、加湿器、台灯、厨卫电器,甚至洗碗机。这些产品与美的的产品高度重合。
从美的的角度来看,美的集团2014年以来也在不断加大对智慧家居的转型布局。除了牵手京东、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在渠道扩展和智慧家居上展开合作外,美的还重金在顺德打造全球智能家居的研发总部,作为未来美的智能家居孵化基地。2017年4月,美的集团宣布在美国硅谷开设未来科技中心,该中心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研发方向,计划未来5年投入2.5亿美元进行研发。为了顺利完成转型,美的2016年在全球启动“百万年薪揽人才”的星计划,对智慧家居人才进行储备。
通过系列转型布局和技术沉淀,2017年3月,美的正式宣布已经转型为科技集团公司。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小米与美的之间关系转变个中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小米全面进军家电,对美的形成竞争关系是主要原因,“一旦是竞争关系,双方肯定不会愉快。”
家电专家张彦斌则对小米与美的2014年的合作回忆称,“小米和美的当时的合作,我们业内都不太看好。因为两家的企业文化相差很大,合作基础不牢靠,双方也没有建立长远合作机制,仅仅在资本上合作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差异会最终导致合作理念很难维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