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也称哈希率)是比特币网络处理能力的度量单位。即为计算机(CPU)计算哈希函数输出的速度。比特币网络必须为了安全目的而进行密集的数学和加密相关操作。 例如,当网络达到10Th/s的哈希率时,意味着它可以每秒进行10万亿次计算。在通过“挖矿”得到比特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其相应的解m,而对于任何一个六十四位的哈希值,要找到其解m,都没有固定算法,只能靠计算机随机的hash碰撞,而一个挖矿机每秒钟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单位写成hash/s,这就是所谓工作量证明机制POW(Proof Of Work)。
日前,比特币全网算力已经全面进入P算力时代(1P=1024T,1T=1024G,1G=1024M,1M=1024k),在不断飙升的算力环境中,P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比特币进入了一个新的军备竞赛阶段。算力是衡量在一定的网络消耗下生成新块的单位的总计算能力。每个硬币的单个区块链随生成新的交易块所需的时间而变化。
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东数西算等工程的推进,全国的算力网络基建持续加速。
近日举行的世界5G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介绍道,全国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中,2022年新开工项目25个,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呈现出由东向西转移的良好态势。
而算力网络的形成,不仅仅需要计算、存储能力的成熟,尤其需要底层网络运输能力的支撑。强劲的运力体系将算力调度至各节点,使其成为如水电一般的便捷资源,也被称为算力世界的“神经网络”。
“数据、计算、网络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算力是核心,存力是基石,运力是纽带。只有数据‘存得好’、计算‘算得快’、网络‘传得稳’,才能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数字经济腾飞。”在近期的中国算力大会上,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周军说道。
如果网络传输畅通无阻,甚至达到零延迟,算力网络的建设难度毫无疑问将大幅降低。不过当前国内的运力体系发展并不平衡,仍需要以先进技术进行迭代升级。
周军指出,面对千行百业日益旺盛和多样化的算力应用需求,只有把确定性的运力和算力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算力服务的需求。
高品质的运力网络应具备低时延、大带宽以及高可靠的特征,能够以毫秒级时延到达所有的算力中心,实现网、云、边、端的无缝衔接,这样才能够实现算力“一点接入,随取随用”的目的。
运力助力突破算力瓶颈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
与此同时,算力网络的发展也存在瓶颈,比如当前算力布局比较分散、数据中心利用率不足。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从算力的商业化层面看,新的应用场景还不够成熟,比如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还在培育中,而图形渲染等固定场景已经发展至一定规模,增长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算力技术层面,从理论到运用也存在限制需要突破,商业和技术瓶颈相伴相生,现在的算力市场需要协同前进。
作为算力世界的核心要素,传输算力的运力体系也面临着新的诉求和特点。周军介绍道,第一是大容量,容量是传输网的基本追求,现在算力网络存储中心很多超过100T。第二是低时延,业内数据显示,如果时延超过两毫秒,整个存储的效率就降低30%,如果时延是5毫秒,100G的存储利用效率只有10%,时延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是工业场景的可靠性,其要求是非常高,目前中国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基本上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从设备等方面探讨满足数据爆炸式增长需求的方式。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其中,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算力产业支柱作用越发凸显。
与此同时,算力网络的发展也存在瓶颈,比如当前算力布局比较分散、数据中心利用率不足。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从算力的商业化层面看,新的应用场景还不够成熟,比如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还在培育中,而图形渲染等固定场景已经发展至一定规模,增长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算力技术层面,从理论到运用也存在限制需要突破,商业和技术瓶颈相伴相生,现在的算力市场需要协同前进。
作为算力世界的核心要素,传输算力的运力体系也面临着新的诉求和特点。周军介绍道,第一是大容量,容量是传输网的基本追求,现在算力网络存储中心很多超过100T。第二是低时延,业内数据显示,如果时延超过两毫秒,整个存储的效率就降低30%,如果时延是5毫秒,100G的存储利用效率只有10%,时延的影响非常大。
第三是工业场景的可靠性,其要求是非常高,目前中国各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基本上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从设备等方面探讨满足数据爆炸式增长需求的方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论坛上表示,在内地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中间基础产品,比如说区块链就发展非常快。去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习总书记谈到区块链,之后各个省、市都开始圈地,拿了钱发展区块链,什么都要链上。
但是,李扬表示:“它没有效率,并且它对于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我们一定要知道区块链它是做什么的,以及它不能做什么。”李扬认为,区块链的核心意义是为无信任中介建立信任的生态环境,围绕着这样的要点来发展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才是正确方向。
此外,对于金融科技领域,李扬反复强调,“希望这个领域不要走出泡沫来,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李扬表示,自己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成员,看到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感到激动和兴奋,但也有一些担忧。李扬认为,如果掌握不好支持一个行业的发展力度,很可能把一个好的东西很快地推向极端和泡沫。
当具体谈到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时,李扬表示:“在中国的科技发展规划里面,人工智能是非常突出的。”李扬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三大要点:一是数据,二是算法,三是算力,中国的算力世界领先,但其他两个要点我们是短板,需要进一步地关注。
李扬还提到:“货币的消灭其实我们是可以看到前景的。我现在真看到有可能消灭它的前景。”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扬: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是国家设立的高端智库,我作为智库的一员,看到这样的发展变化,看到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方面的同时,也看到它的隐忧。我们注意到在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非常快,我们也感觉到中国现在要想获得世界上的竞争力发展,这个领域肯定是很重要的领域,我们希望这个领域不要走出泡沫来,所以我今天用这样的题目表达我的观点,就是我们的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方向。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看到在中国大陆金融科技发展非常快。中国是一个政府发挥很重要作用的经济体,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政府在多方面促进它的发展。但是根据这几十年的发展经验,考虑到政府支持当然是好事,但是支持它的度没有掌握好的话,很可能把一个好的东西很快地推向极端和泡沫。
现在我们讲金融科技这个词,大概把所有金融科技结合的事情都概括了。前面还有一个互联网金融,2013年在大陆上出现,2014年开始蓬勃发展,2015年写到政府工作报告里面,2016年开始整顿,现在还没有整顿完毕。这是在我们眼下发生的事态,这个事态我们不希望它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重演,因为我们必须对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要加以讨论。
最近在给国家有关部门提建议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理清楚几个要点:
第一,我们是搞金融,金融的本源是服务实体经济,所有的事情包装各种各样的技术,是不是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科技是非常广泛的概念,各种各样的手段,我们要知道科技它可能做什么,不可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是必须要知道的。
第三,既然我们是准备用这样的手段去全面地改造传统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也应当调整。大概念地说,在中国大陆金融科技最早是由科技公司推进,然后是金融机构开始大规模进入,现在中国的主要金融机构花了巨资投到金融科技里面,有很多新的进展,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结合,我们希望在推进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发展的过程中,要首先搞清楚我们传统金融有怎样的问题,我们希望用科技手段解决什么问题。
我觉得金融科技的发展必须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反复地回到它的原点上,金融科技是新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确。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者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的影响。
既然是金融,就要服务实体经济,既然是金融就是要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怎样的科技是可以和应该在金融领域中应有的。有一些东西我们要谨慎,最近中央银行副行长也在谈金融科技的会上,非常严厉而且明确地指出,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无论自称是数字金融,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大家用各种各样的新词,其实都是概念的游动。他讲得很有趣,所有的游动不应当影响金融活动本质的判定,你要是金融就得按金融的规律办,你要是科技就要定位为金融提供支持和服务,应该说他的话是代表监管当局对金融科技在未来的发展上给出的政策框架,根据他这样的想法,我们按照以金融的需求为导向,对应一下可以适应的科技手段,从五个方面讨论一下。
第一,大数据,这个不用多说,因为现在大数据手段使得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有更多的手段。具体到内地上的事情来说,大数据至少有两个问题是需要解决。一是数据的分割问题,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我们很多机构在收集和使用数据,但是互相不沟通,互相分割。你看起来是一个大数据,具体能用的其实是小资料,这是有体制的问题。二是相当多的资料没有数字化,因为我在我们的机构曾经是在管数字化,我深有体会。大量的东西我们现在用新的手段把它复印下来,换了一个载体,但是它是不能够用的东西,它必须数字化才能用,才能进入整个运算程序,但是大量的没有做到。而这种投入各个单位投得很少。我们在大数据的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就是客户管理、信用与风险管理、另类数据的挖掘和使用。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在中国的科技发展规划里面,人工智能是非常突出的方面,人工智能具体来说到我们的金融领域,我们主要是看上它的什么东西?三个要点:一是数据,二是算法,三是算力。我们大致看一下,用人工智能这三个要点来对应金融方面使用人工智能的过程,我们发现数据有数据分割的问题,还有很多的数据垃圾的问题。二是算法中国比较落后。大家知道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有侧重点,整个科学领域中,重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里面我们注重工程,不注重基础科学的研究。算法是直接来源于基础科学的。我们在推进人工智能,特别是推进人工智能在中国的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时,我们的算法很落后。三是算力,我们现在工程很发达,所以中国的算力世界领先。有一些金融科技的应用,在中国大陆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们有非常强大的算力。但是三个要点里面有两个要点我们是短板,因此今后在发展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地关注。
第三,互联技术及其应用,互联技术一是移动互联,移动通讯技术,二是物联。我们移动互联在世界领先,但是物联相对来说不那么发达。移动互联它的技术更新非常快,从1G到5G,现在已经开始有6G,这方面中国是领先的,领先优势我们要保持,但是物联技术我们现在相对来说是落后的,我们只有在物联技术发展,并且物联和互联并行相互支撑的情况下,我们的金融科技才会有稳健的发展,而现在其实是有一些问题的。
作为金融研究者,我也看到如果物联、互联,整个互联技术发展之后,货币的消灭其实我们是可以看到前景的。我现在真看到有可能消灭它的前景。
第四,分布式技术及其应用。内地潮起潮落,有一些中间基础产品,比如说区块链就是发展非常快。去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习总书记就谈到区块链,然后回来之后各个省、市都开始圈地,拿了钱发展区块链,什么都要链上,我为什么今天以这个主题说这些事情?它没有效率,并且它对于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我们一定要知道区块链它是做什么以及它不能做什么,特别是发展金融科技的时候,我们金融领域应该引进什么东西?我们觉得区块链的核心意义是为无信任中介建立信任的生态环境,围绕着这样的要点来发展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这是我们的正确方向。
第五,安全技术及其应用,大家知道伴随着金融创新和发展,安全重要性越来越高,无论怎么样强调都不过分。现在有关生物识别、加密等是安全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应当说它为防控金融风险提供新的手段。
我们对应一下之后,我觉得以后我们发展金融科技就应当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现在有很多的机构是用科技来忽悠当局,去争取一些政策资源,我们应当杜绝这个现象。自从国际贸易摩擦产生以后,中国面临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个压力下我们不能够浪费我们的资产,应当集中力量发展我们真正能够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东西。金融科技我觉得是这样的领域,这个领域不应当让它被一些泡沫所掩盖。
我很高兴我们今天有这样的会,我说了一些让大家不是特别积极的方面,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些消极的方面,必须克服这些消极的方面,否则我们伟大的发展可能就会打折扣,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样的缺点,使得我们的金融科技健康发展。
“算力有多快,我们的生活就有多快。”这几乎成为了互联网产品迭代升级的不二准则。
据思科产业报告预测,至2023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约53亿)将接入互
网络的全天候、泛在化及足够高的运算速度将成为更迫切的需求。近年来,卫星端作为新兴的网络基站节点,已经展现出了太空领域的巨大潜力,遥感、导航、通信、科学实验卫星的智能化运用已进入天地一体化的时代。相关数据表明,近地轨道可容纳10万颗卫星,太空轨位资源稀缺,预计未来5年我国各类卫星将达万颗量级。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飞行试验搭载了22颗商业卫星,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商业卫星发展的迅猛之势。
王鹏、张佳鑫等作者在《低轨卫星智能多接入边缘计算网络:需求、架构、机遇与挑战》中指出:星上板载计算处理能力的增强为星上智能多接入边缘计算网络架构的提出奠定算力支撑基础,该技术发展使智能多接入低轨卫星智能边缘计算系统成为可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