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聊聊华为的Mate50。
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2022年9月,还敢推出价格5000元以上的4G手机,除了华为,估计也没谁了。
虽然依然是4G手机,但华为Mate50还是有两个亮点。
一是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直连通信的民用手机。卫星通信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通信方式,但由于在卫星通信下信号传输距离过远,因此传统卫星通信终端都设计有巨大的接收天线,很难适用于民用场景。
而就算是马斯克的星链,也没有解决终端小型化的问题,需要巨大的通信天线。
星链的接收天线
所以,Mate50能在正常的手机大小内集成进卫星通信的模组和射频,是体现出华为的通信技术实力的。
然而,华为使用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北斗,北斗并非是像星链一样被专门设计用来实现通信的卫星系统,要知道星链卫星在轨运行的数量超过3000颗,而被主要用来导航的北斗在轨数量仅几十颗,由于单颗卫星的通信容量是有限的,所以Mate50的卫星通信事实上是使用了北斗的一项辅助通信功能——短报文通信功能,该功能单次短报文通信传输内容支持最大长度为14000比特,大约相当于1000汉字。
而Mate50受北斗短报文通信能力限制,仅支持基于卫星通信系统的文字(最多19个字符)和定位信息的发送,且不支持信息接收,也就是说,Mate50的卫星通信功能,只在极其受限的场景下才有应用意义,比如荒山野岭、海面的报平安、求援等。
关于华为卫星通信功能收费标准,目前传出的消息是每月30条免费额度,而至于后续收费标准没有明确说法,只能说考虑卫星通信的高额成本与带宽资源的稀缺性,绝对不会便宜。
二是在与徕卡解约后,Mate50搭载了自己独创的XMAGE影像系统,其中的技术核心是十档可调物理光圈。
所谓光圈是相机里的一个概念,光圈的大小决定了拍摄影像景深的大小,而景深用好理解的语言描述就是拍摄图像中背景的虚化程度,很多情况下自然而明显的虚化效果可以凸显拍摄主体,让照片更好看。
不像相机有较大的镜头可以在内部通过机械元件控制实现镜头的光圈变化,手机镜头太小、很难实现镜头光圈的机械变化,因此过去往往通过算法来仿真背景的虚化,不过再先进的图像算法也会让虚化的背景出现明显的毛刺与“抠图”感。所以华为此次让手机摄像头实现和相机一样的机械光圈调节,算是一项较为突破的技术。
除了以上亮点以外,有关Mate50还需要关注:
1、用的依然是高通阉割掉5G功能的4G版骁龙芯片。
2、获得了全球首个国际五星抗跌摔权威认证。。
3、1%电量下依然可以待机3小时通话12分钟。。。
4、在主流4G频段下天线信号强度比iPhone 13 Pro Max高出2.5dB以上......
总之,华为在失去了麒麟芯片、失去了徕卡合作,更关键的是失去了5G的情况下,真的在很努力很努力的在寻求软硬件上的创新点。。
虽然绝大多数的创新点似乎并没有太大实用价值......
华为会放弃终端业务吗?当然不会。在前一阵流出的任正非内部讲话《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中,任正非明确提到“终端是未来我们崛起突破的基础”。
也就是说,华为目前并不期望其手机业务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盈利。
2022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同比下滑5.8%;其原先收入大头消费者业务也就是终端业务收入101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5%。
2022Q2,华为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9.5%降至6.9%,已经与一众低端手机品牌泯然于“其他”之列。
但华为之所以要把其P和Mate系列4G手机继续做下去,根本原因是留住其终端业务的人才、技术与基于鸿蒙的生态。
一旦华为重新获得5G手机芯片,那么就可以无缝衔接再续华为手机的辉煌。
终端业务的战略意义在未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