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用的是啥工具?
设计先行,芯片设计与制造,相辅相成,都至关重要!
设计决定芯片功能、性能和应用,而制造则是实现过程。如何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堆叠数十亿乃至百亿个晶体管,必须依靠科学的设计工具。
在全球芯片设计领域,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简称EDA)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连接芯片设计理论与实际制造的桥梁。
美国在EDA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68%,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几乎垄断了全球EDA软件市场,这不仅体现了其在芯片设计环节的技术领先地位,也反映了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战略优势。
宛如指甲盖大小、却规模宏大的芯片结构
EDA工具,本质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的一种,严格意义上应该说是PCB软件,涵盖了芯片设计的各个环节,电路功能设计、仿真验证、版图设计,物理设计(包括布局、布线、版图等)及验证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设计工程师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转换,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小编在学校读书期间,曾使用过EDA工具有:Altium Designer,外号“AD”,是一家澳大利亚公司Altium推出的EDA软件,我当时几乎一度认为AD是世界上最好的EDA软件,它上手容易,界面友好!(此处非广告,只是怀念下青春!)
美国Cadence、Synopsys和Mentor Graphics,被称作“EDA三巨头”,几乎控制了全球EDA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它们提供的工具和解决方案,覆盖了从消费电子到高性能计算、从汽车电子到航空航天等各个行业领域。
其中,Cadence是由SDA Systems和ECAD两家公司于1988年兼并而成,其产品不仅仅在高速PCB
我一直想要去学习Cadence,但是介于它的用法完全跳出了我的舒适区,就一度停留在了AD上面。直到有一天,当我工作了被告知只能用Cadence的时候,我就真的全心投入到了Cadence学习和使用上面。
言归正传,美国在EDA领域的强势地位,不仅源于其在软件开发和技术积累上的优势,也得益于其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美国芯片设计公司如高通、英伟达、博通等,与EDA工具供应商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芯片设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此外,美科研机构和高校在芯片设计和EDA工具的研发上投入巨大,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人才,为美国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然而,美国对EDA市场的垄断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担忧。
随着中美科技竞争的加剧,美国对华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EDA工具的限制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了挑战。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如华为海思、紫光展锐、海光、飞腾、申威等,虽取得突破,但在高端芯片设计上想要摆脱美国EDA的掣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正在积极寻求突破,加大对本土EDA工具的投入和研发,推动产学研合作,以期在未来能够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和广立微这三家已上市的企业各有所长。
华大九天承继了“熊猫系统”的使命,其模拟电路设计EDA全流程是该领域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之一;
概伦电子在存储器、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设计领域拥有部分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广立微则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集成电路成品率提升领域长期由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探索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芯片设计工具生态系统,以降低技术封锁带来的风险,保障芯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先进制程芯片设计,EDA工具其实也面临着卡脖子问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芯片设计工具的开放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创新,也有助于构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美国在EDA领域的主导地位,虽然短期内难以撼动,但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可以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稳定和繁荣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芯片设计工具的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