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硬件同质现象愈发凸显,AI手机有望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国产手机相继将目光投向海外,凭借其突出的性价比在海外占据一席之地,未来随着国产机品质、用户体验、功能创新等方面的持续提升,将逐渐蚕食三星、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地盘。
国产手机高歌猛进的背后,同质现象也愈发明显,硬件层面的革新纷纷陷入停滞。屏幕上,从2.5D弧面玻璃到曲面屏再到全面屏,似乎形成统一发展路径;芯片上,虽然都在研发自主芯片,但短期内很难成为突破口;摄像上,双摄已然并非独家秘笈;外观上,新机型越来越缺乏辨识度。国产手机市场期待智能手机在续航能力、网络负荷、交互体验等方面出现颠覆性突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手机在体验创新方面有了更为完善的技术储备,被视为市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市场需求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将其打造成移动AI平台,不仅能突破创新困境,还能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国产手机厂商深谙其道,纷纷将人工智能概念引入起旗下各产品中。华为将在年内推出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或成为第一家推出搭载AI芯片手机的厂商;魅族在Flyme6上搭载名为OneMind的AI引擎,具备分析、决策、进化三大能力;ivvi手机提出智能3D体验计划,将顺应人工智能发展大潮,借助AI及AR技术的融合,打造AI+AR+3D的智能计算视觉新体验;锤子手机新系统将整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颠覆现有“鼠标+键盘”交互模式,将日常办公效率提升200%。
人工智能的实现,需要以智能设备、芯片组和云服务的规模化为前提,同时其对计算性能、能源效率和设备云的协同作用提出极高要求。两者决定了短时间内仍将处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内,相关技术能否达到大规模商用程度仍有待考验,国内手机厂商扮演主导者强行切入的行为并不明智。未来3到5年,将是人工智能整个最关键的格局定义的窗口期,手机厂商抓住这次机遇,必将打开手机制造的全新局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