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制造业在消费电子的快速增长下节节攀升。上游核心器件积极进行产业升级,设备、材料、芯片设计等领域实现不同细分赛道的重点突破。中游晶圆制造及下游封装测试领域保持战略定力,对新技术持续研发投入,长此以往则有望达到国际一 流水平。下游品牌方面,国内企业在智能手机、安防监控、通信基站已经智能家居等领域已经确立起部分优势。
电子产业在2019年的发展也随着多种新技术的突破开启了新的细分领域增长,而中美贸易冲突与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成为了电子产业面临的挑战。慧聪电子网通过多方资料,汇总并分析了2020年电子产业潜力市场Top10,以下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5G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计算浪潮在数据的驱动下跃跃欲试,其中三大核心驱动力由5G、IoT和AI组成。这些驱动力带来了算力的多样需求,未来物联网将创造更多的数据,5G引领数据传输的新方式,以及AI的处理能力催生更多的算法和应用闪亮登场。2020年随着AIoT的全场景应用,将会有效助力网络平滑升级,5G时代到来,将是一场人们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全新变革。
VR/AR
随着虚拟现实(VR)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硬件、软件、服务融合的盈利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VR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预计到2023年,VR产业会超过4000亿元的规模。新技术融合创新,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快速发展。5G的低时延、高带宽、大容量能解决虚拟现实的算力不足、终端有线束缚、眩晕感强等痛点问题,5G+VR已在广播电规、医疗、教育、直播等领域展开应用。AI是基础的赋能性技术,和VR/AR技术相融合,能提高虚拟现实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虚拟设备的效能,AI+VR/AR已在智能制造、零售、家装等领域展开应用。VR和云计算、云渲染结合,将云端的显示输出、声音输出通过编码压缩后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中,实现VR业务的快速处理,Cloud+VR/AR已在教育、影视、游戏等领域展开应用。
PCB
消费电子的快速增长离不开电子设备的更新迭代,消费者逐渐从以往的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品质型消费。目前,消费电子行业正在酝酿下一个以AI、IoT、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新蓝海,创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并将渗透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2017年全球消费电子领域PCB产值预估达79亿美元,预计2017年-2022年消费电子行业复合增长率为4.6%。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硬件、软件、服务等核心技术体系加速重构,正在引发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变革,未来PCB产品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广阔。
OLED
近年来各地对显示面板产线的投资十分踊跃,我国的AMOLED产业规模得以迅速扩张。截止2019年10月,中国已建成生产线11条,在建生产线4条,总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伴随多条产线的陆续建成,我国AMOLED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柔性AMOLED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有望更进一步提高国内企业的品牌地位,带动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在未来,OLED发展方向有三点:普及化、结构多元化与产业发展集群化。
电子标签
物联网的发展带动着电子标签的普及,从长远来看,电子标签(特别是超高频远距离电子标签)的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渐成熟,成为继手机、身份证、公交卡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容量的市场。在商业上应用电子标签,当使用数量以10亿计时,很多公司希望每个电子标签的价格低于5美分。在某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中,需要对电子标签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加密,并对通信过程进行加密。这样就需要智能性更强、加密特性更完善的电子标签,使电子标签在“敌人”出现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隐藏自己而不被发现,并且数据不会因未经授权而被获取。
人机交互
交互是一切的起点,无论是PC时代,还是智能机时代。语音交互作为人类沟通和获取信息最 自然便捷的方式,已成为人机主流交互方式之一;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脸、空中手势等交互也将越来越普及;而传统的触控、按键、旋钮等交互方式由于操作精度高,技术成本低等优势也会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发挥不同通道的优势和场景适用性,人们在广泛探索触控、语音、手势、人脸等多通道融合交互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带屏智能音箱可以让人们通过触屏、语音与之进行互动,智能汽车开始在车内引入语音交互、手势操作、触控等多种交互方式。
AI
2019年的人工智能是艰难与尴尬的,2017、2019高歌猛进的两年后,人工智能产业的融资数量与金额大幅下降。资本纷纷集中到了头部企业,从外部环境来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环境的艰苦让人工智能的落地变成了企业的刚需,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仍以45%的速度增长,人脸识别在各个行业应用无处不在,安防、教育、金融、交通、医疗、无人驾驶……越来越多的AI应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出现这些场景里面。AI芯片仍将是未来电子产业着重发展打造的核心。
机器人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全球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工业领域以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为首要目标,服务领域智能水平快速提升,与国际领 先水平基本并跑,颇具成长空间。目前,中国已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发展重要战略,中国厂商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国产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中的使用也进一步增加,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水平持续提高,制造工艺的自主设计能力不断提升。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作为驾驶交通工具的终 极形态,在交通出行方面一直都是热门话题。目前的汽车驾驶中,大部分的汽车都配备了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报等这些功能。而这些功能是属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其中一种。国际汽车协会提出把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分为5级,这也是如今最被大众接受的说法。从L1级别到L5级别,从汽车对驾驶员的半干预状态到完全不需要驾驶员控制的全自动化状态。L5级别就是完完全全的无人驾驶了,无论是任何路段,任何路标指示都能识别并做出判断。事实上,在轨道交通方面,我国无人驾驶已运营轨交线路达到7条,其中包括北京机场快轨、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简称APM线)、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香港南港岛线等。
5G的商用也加速了汽车无人驾驶发展的进程,2019年9月26日,百度在长沙宣布,正式开启自动驾驶出租车队Robotaxi试运营服务。此后普通长沙市民均可登录Apollo官网申请成为种子用户,并有机会试乘体验。随后,百度Apollo进一步扩大Robotaxi载人测试范围,于11月初在沧州正式开启自动驾驶载人测试。12月30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颁发首批自动驾驶车辆道路载人测试通知书,百度Apollo一举拿下40张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成为国内首批在北京市展开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的企业。至此,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达120张,遥遥领 先国内其他自动驾驶玩家。无人驾驶离我们有多远?在AI算法与5G低延时的辅助下,2020年无人驾驶将交出一份喜人的答卷。
医疗电子
2019年底,人工智能在医疗电子应用市场上的价值将超过17亿美元。从我国主要企业来看,我国的医疗电子企业整体弱小,与强生、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巨头相比差距明显。大数据分析,将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智慧医疗关注的重点。医疗废物管理、医疗人员管理、医疗设备管理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下也将进入发展高潮。随着医疗设备在人们日常保健中应用比例的提高,医疗电子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智能性等人性化需求成为未来产品设计的关注重点,因此,智能装置传感器等医疗健康配件,成为近年来硬件商、开发商积极抢进的市场。
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的不断更新迭代下,科技社会架构不断完善。资本的持续投入为各产业带来了发展前进的经济基础,2020年,让我们携手共建科技社会,共赏科技发展新道路。
参考:
OLED产业发展分论坛:开放合作共创共赢
中国车载电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智能化成趋势
电子标签的发展趋势
华为提出的2019到2025科技行业十大发展趋势
医疗电子的行业前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十大趋势引领VR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PCB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屏X8重塑人机交互场景,行业未来突破看这三要素
更要只争朝夕,人工智能的尴尬2019及破局2020|三大技术九大行业解析
中国电子学会: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百度AI交互设计院:2019年AI人机交互趋势研究报告
电子行业整体产业链梳理:中国电子制造业终将崛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