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荒危机何时有解?各方看法不一。
11月16日,据外媒报道,摩根士丹利(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表示,10月份以来,马来西亚晶圆厂恢复满产,芯片产量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加,芯片短缺应该已经结束。前因后果、有理有据,任谁看了都觉得“有点道理”。
然而各大芯片制造商纷纷摇头,直呼“门外汉发言”,并强调芯片短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直言,部分芯片确实出现需求减小的情况,如面板驱动IC,但整体来看,2022年的需求仍还是高,而车用电源管理芯片目前也还是供不应求。
图源:大兔
01
芯片荒危机何时解,各方看法不一
当下,8/12英寸的晶圆代工厂满载已不足为奇,包括台积电、三星、联电、格芯等在内的各大厂均大规模扩厂,以满足晶圆代工订单。据报道,部分资本支出甚至已经延伸至2024年。全球芯片荒已经持续了近一年的时间,但从各大芯片制造商已有订单和预测来看,全球芯片短缺远未结束。
“2020年以来,公司产能就已不足,产能利用率超过100%,未来几年内,晶圆代工都将面临供应紧俏的局面。”当前,短缺的是执行电源管理、连接显示器等功能,以“传统节点”制造的芯片。
据联电总经理简山杰,晶圆代工产能供不应求仍是“主流”,“抢”产能依旧是需求端的趋势。现下,联电在苏州、厦门等厂区的产能均已满载,且启动12寸厂扩产计划。
业内传出,AMD向台积电开始预订明、后两年5nm和3nm产能,并联手加快小芯片架构处理器的先进制程研发及量产。
英特尔:预计短缺最早要到2023年才会结束;
美光:供应链短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
力积点:芯片短缺短期难解决,未来缺口仍集中于汽车;
英飞凌:预计芯片短缺延续到2022年;
ST:预计高芯片需求延续到2022年;
......
富瀚微也于近日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产能将持续紧张,明年下半年才有所缓解。与摩根士丹利乐观态度截然相反的是,各大芯片制造商认为,短期内芯片产能纾解的现象不甚明显。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尽管芯片市场的一次性供应冲击已经过去,但供需仍未得到平衡,产能依然不能满足全球需求。
02
多方因素造成缺芯,供需关系渐趋稳定时解
反观各大制造商的营收,据公开的半年报/季报显示,与产能不足对应的是各大制造商营收一路攀升;而从市场反馈来看,芯片短缺热度却高居不下。显而易见,这次缺芯的原因并不只是简单的供应不足。
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是,引起涨价缺货无非就是卖方供应不足或买方需求旺盛。不过有意思的是,因疫情影响造成停工减产的制造厂占少数,且受限制时间也相对较短,同时部分终端厂商同样受疫情影响停工减产。
据某芯片制造大厂相关人员透露,部分企业投入使用的芯片数量远低于制造厂交付的芯片数量,芯片供应正常或差距不大(受疫情影响),而芯片却持续短缺,甚至呼声越来越高,这说明已出库的芯片仍有大量未被使用,或有人/企业在囤货。事实上,这已不是市场首次出现芯片短缺,有业内人士指出,此轮缺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交付期和市场“大起大落”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报道称,工研院预计明年被动元件单价可能下跌,台湾电子零组件产业产值将持平或可能小幅衰退。全球被动元件积层陶瓷电容(MLCC)龙头日商村田制作所也表示,受芯片荒影响,需求端对被动元件拉货动能放缓,9月订单出货跌出预期。村田会长预测,市场需求或持续降低,降价或不可避免。
整体来看,今年下半年,部分零组件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势,但大部分产品供需状况已得到缓解,工研院产科国际所零组件研究部经理董锺明表示明年由缺货涨价带动的零组件产业产值成长,将暂告段落。
除价格走势向低、市场需求遇冷外,在标准MLCC领域,此前已有国内国外企业扩产、国内企业产能成倍增长,部分厂商产能已经开出。可以预见,若市场需求不能如愿恢复,价格战或是企业取胜关键。
回到芯片领域,大客户在芯片原厂享有直供的“特权”,而中小厂商购买芯片则需通过代理分销商。显而易见,芯片缺货涨价期间,得益于价格和供应链稳定的优势,芯片原厂无疑优先选择供货大客户,由此造成中小厂商陷入缺芯和高价芯片的困局。
今年以来,芯片供需失衡、价格水涨船高,各种囤货、炒芯、“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相关厂商头疼的同时也打乱了供应链运营的稳定。
好在疫情、断电等自然灾害逐渐消退,在“最荒”的汽车芯片领域,市场监管总局也开始出手加强监管,央视更是发文直指炒芯乱象。多重整治下,供需虽还未恢复正常,但较此前也有较大缓解,市场降价信号隐有微光。
总结: 缺芯催生新势力,加速国产芯崛起
据纽约时报报道,此轮缺芯有一个明显的利好是催生了一波新势力,加速了国产芯的崛起。
自去年至今,芯片进口被限制后,国内不少终端企业开始寻求国产替代产品,自主芯片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例如在汽车领域,理想ONE采用地平线征程3芯片,其他大量车型也逐渐搭载地平线征程2芯片。2017年成立的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研发出新一代SoC国密主控安全芯片,支持多种超高速接口,可满足高速网络通信与安全加密等领域对底层核心安全芯片的应用需求。
可以看见,一大批优秀企业陆续布局芯片领域,方寸微电子、黑芝麻、地平线等不少新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之力。在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也加快推进了芯片国产替代的步伐。
本文:慧聪电子网综合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