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鼓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的相关政策,着重于系统性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引导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统筹推进场景创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政策逐渐兼顾创新推动和监管强化,旨在培育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同时应对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一、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仍处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地位
从细分产业来看,人工智能产业主要由基础元器件、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三个细分产业组成。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产业规模占比最大,为1176.8亿元,同比增长10.5%。随着AIGC(生成式AI)技术快速发展和元宇宙、AI数字人等新应用场景的涌现,预计未来3年,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仍占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最大比重,人工智能各细分产业的规模均以高于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预计到2026年,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产业规模将达到1996.8亿元,其次是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元器件,产业规模分别为1205.6亿元和816.1亿元。
图1 2024-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结构预测(亿元)
二、AI资本市场进入冷静阶段,“精耕细作”趋向明显
资本市场正在从“广撒网”过渡到“精耕细作”,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情况的总体趋势并不乐观。2021年融资事件数以及融资金额均达到了“顶峰”后,2022年,在全球经济动荡和疫情起伏的大背景下,资本投资信心不足,国内人工智能行业融资数值出现大幅回落。目前,资本市场在选择项目时更看重其内在价值和技术实力、商业落地的可能性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热度或市场规模扩张。这一趋势表明AI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先前的“广撒网”逐渐过渡到“精耕细作”,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大模型研发热潮兴起,“国产大模型”增势迅猛
大模型产品的推出始于2018年,至2021年全球大模型产品发布达到高峰,当年发布数量为69个,增长率为331%。截至2023年7月底,全球大模型发布数量累计达268个。在中国大模型产品方面,自2019年起,中国也开启了发布热潮,逐步涌现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2023年,中国大模型发布量快速增长,仅1-7月,就有64个大模型发布,累计已有130个大模型问世全球占比达67.4%。
图2 2018-2023年7月中国及全球大模型发布数量(个)
四、中国积极补齐短板,形成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当前,中国各类AI技术全面发展,除了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应用技术发展之外,在政策牵引及业务需求驱动下,中国行业也在积极补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短板,大力推动如AI芯片、深度学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从底层技术出发赋能AI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迭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居首位,在发表论文总量世界前十的机构中,中国共占九席。近年来,中国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催生“AI+”新业态新模式,显著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赋能效应凸显。未来中国仍将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突破为抓手,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增添新动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
图3 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总量世界前十机构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趋势、新挑战,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坚持以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重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关系,打造AI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力。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共筑科技命运共同体。第十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4)将于2024年4月9-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装亮相,将展示从芯片、硬件设备到软件服务,从电子制造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展会设立CITE品牌创新主题馆、新型显示及应用馆、光储充主题馆、消费电子及体育科技馆、电子竞技智能科技馆、数字贸易生态馆、电子信息产业应用馆、汽车电子与智慧物流馆,以及基础电子馆等九大展馆,围绕智慧家庭、新型显示、高端半导体、信创、大数据与存储、特种电子、人工智能、绿色消费电子、基础元器件等行业热点主题带来新一代的技术与产品,跟踪行业未来动向为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注入活力。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