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意义重大,为推进传感器产业发展,让智能制造“有米可炊”,我国需加强投入力度,提升产品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多方面水平。
5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德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暨物联网产业高端峰会在四川德阳举行。同时,峰会还举行了“装备制造与传感器·集成电路研讨会”。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传感器助力中国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业内专家看来,没有传感器,云计算和大数据将“难为无米之炊”,物联网将走向“空心化”,智能制造等实体经济也就成为“空中楼阁”。
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郭源生表示,不抓传感器,智能制造没法真正落到实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较好的解决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问题,但这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而数据采集的关键是传感器,就如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传感器,如果不回归这个基础,就会造成物联网的空心化,信息安全也无法保证。
的确,传感器对于智能制造而言意义重大。以机器人为例,传感器犹如人类的感知器官,是机器人感知世界的媒介。机器人的视觉、力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都是由传感器传输的。
并且,传感器还可用来检测机器人自身的工作状态,以及机器人智能探测外部工作环境和对象状态,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一种器件。在机器人身体构造里会装上各样的传感器,会为它们带来更高的灵敏度。
为推进传感器产业发展,让智能制造“有米可炊”,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彭红兵近期表示,《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已经部长办公会正式审议通过。《指南》涉及推动MEMS工艺和新型智能传感器发展,面向消费、汽车、工控、健康医疗等重点行业示范应用,建设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等四大任务。
在国家政策及市场导向作用下,地方性产业规划也在稳步推进中。5月21日,重庆市经信委透露,根据《重庆市加快传感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到2020年,重庆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并培育5家产值超10亿元、50家产值超1亿元的传感器骨干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和创新载体。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传感器市场发展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政策与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大力扶持,另一方面产品研发的核心技术缺失。因而国内传感器市场虽然前景可期,但在产品的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有待提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