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不是评出来的,是卖出来的。OK?
从Nest开始,有关于智能的话题就不断充斥于各大媒体,有关于智能概念的产品就层出不穷,围绕着“智能、智慧”的创新创业也是此起彼伏,然而就像一个热水壶,行业人士激情高涨,消费者的反应平平。除了一些俗称为“极客”、“创客”的科技迷,以及一些追求时尚的达人们,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离各类机构预测的“千亿级”相去甚远。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是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究竟什么的需求是刚需?
智能产品推进的几年来,面临最大的困境仍是产业化应用问题。业界曾出现一些令人广为知晓的智能产品,如价格亲民的某某手环、某某音箱等。不过,人们对这些智能产品的使用粘性并不高,智能产品至今仍未能真正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
4月19日至21日,由思锐达传媒、《智慧产品圈》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三季“寻找爆品”大赛全国巡展在北京举行。从可双语人机对话的小墨机器人,到根据特定条件触发拍摄功能的育儿机器人,从凭借烹饪数据算法提供米饭精准口感的千帕锅,到0.4秒指纹开锁的鹿客智能门锁……50余款最具特色的参选产品脱颖而出亮相本届展览。
对于用户而言,不仅在乎智能产品的外观设计,更看重产品的使用体验。因此,智能产品的核心不在硬件本身,而在于服务,以及源源不断提供服务的能力,这样才能提升用户粘性。之所以要强调场景应用,因为很少有企业能够单凭自身的产品实现综合服务的需求。
有了爆品,还需要借助落地渠道才能进入实际应用环节。“寻找爆品”联合华为OpenLife、电信运营商(联通、移动、电信)、广电运营商、家装、房地产/物业、智能装修、连锁酒店与公寓等新渠道,突破传统家居落地渠道瓶颈,推动爆品实现规模化应用。
新的落地渠道完全不同于传统渠道。以华为Openlife为例,华为Openlife为智能产品提供一个接入平台,在技术上打通了各个厂家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障碍,接入华为OpenLife生态的智能产品会导入到华为的全球市场推广平台上,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家运营商(也就是华为的客户)就能在这个平台上筛选这些产品,为这些产品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国际市场渠道。
虽然展出的智能产品各有特色,但记者发现某些“爆品”也并不是满分好评。比如,对于号称颠覆国产智能电饭锅的千帕锅,评委的点评是:“有功能性应用设计,能联动其它设备,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但缺少应用场景、价格偏高。”而对于育儿机器人,评委点评到,“结构设计精密复杂,一体成型工艺外观简洁大方,但没有考虑儿童用户对玩具的防摔性需求,智能交互体验有待提升。”
不难看出,目前智能产品运用的新技术不是成本高,就是技术还未真正成熟。因此,售价高、功能同质化或单一化、市场接受度不高、“痛点不痛”等问题是智能产品的通病。业内人士表示,智慧产品的发展脉络大致已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联网阶段。比如智能水杯、智能插座等,只具备联网功能,实现了简单的远程操控功能,产品偏向于概念操作;第二阶段,是超级APP阶段。超级APP是一个开放的智能家居操作平台,多个智能产品通过一个APP来控制,优化智能产品APP的操作,比如小米的智能家居。但智能产品有近千甚至上万个品牌,超级APP不可能将所有的智能产品都关联起来;第三阶段,是语音手势控制阶段。比如智能语音灯、手势及语音控制的智能音响,语音和手势控制把人们从APP操作智能产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体验进一步优化。
虽然智能产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变革,但每当产品推向市场时总是会遭遇销量困境。随着市场饱和,智能产品的推进也很难再通过提升销量实现盈利。“从近几年京东发布的智能产品销量和种类进行推算,单品月销量突破10万件的智能产品寥寥无几。”《智慧产品圈》杂志副主编慕容素娟表示,智能产品界近几年出现了一张“死亡名单”,大量产品退出,互联网思维和单品思维阻碍着智能产品再进一步。
慕容素娟认为,行业发展初期,所有厂商都在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品,但从实际应用看,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让产品具备联网功能而已,这种考量注重的是智能产品潮流和概念的引领,而并非解决真正的痛点。此外,由于大部分智能产品以单一的产品形态出现,功能十分有限。“比如有的厂家生产智能摄像头,有的厂家生产智能门锁,但用户需求的是整套安防解决方案,并非某件单品能解决,因此单品思维就像一座‘信息孤岛’,需要通过整合单品、打通生态提升整体价值。”慕容素娟说。
事实上,智能产品要避免为了智能而智能,而应以智能化为切口,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因此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智能化后的优质服务,而非智能硬件本身。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以智能产品为切入点的智慧产业将会有大动作,以华为openlife智慧家庭平台为核心,运营商和智能产品企业将同时加入该生态系统打破单品概念,并落地新的业务套餐,形成涉及安防、健康、美食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产品完整生态链,并在深圳率先推行。
智能产品演进呈现五大特点
何谓“爆品”?简单说,是指在商品销售中,供不应求、销售量很高的商品。只有足够专注于技术,精益求精,旨在让用户尖叫的技术或产品,才有可能成为所谓的“爆品”。
交互方式发生变化
早期智能产品主要以APP连网进行控制,产品为智能而智能;当前的智能产品开始摆脱APP控制,并且语音控制成为新抓手,例如一款小巢智能台灯有三种操控模式,除了可以手机下载APP操控外,也可以用微信直接控制,其语音控制做得非常有特点,对着台灯说不同的话,它就会变幻出不同颜色。由于采用“双麦”远场识别方案,可以有效抑制用户语音之外的噪声和混响效应,保证5米距离内精准识别效果。
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兴语音摄像头、叮咚语音音响、O2云音响等。
产品构建方式发生变化
从早期智能产品的构建方式来看,很多还停留于单品意识。当前智能产品的生态系统意识已经开始显现,从产品延伸到数据、服务,并且再次优化产品,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闭环的生态系统。
例如老人用药介护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人提醒老人用药,不在身边的子女可以远程知晓并提醒老人,而且与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专业的医疗人员可以定期观察老人用药情况和身体恢复情况。老龄化社会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此类智能应用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产品定位发生变化
早期智能产品定位重在追求新颖、概念、潮流,这样的结果是导致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外做手环,国内就一窝蜂地开发手表和手环。当前新一代智能产品则开始注重用户需求,例如智能扫描仪,不是我们所见过的把书压在扫描仪里,而是将扫描灯放在被扫描的文件上面,解决了平时扫描书本翻页以及无法扫描立体事物的痛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