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不打了,但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攻坚战才刚刚开始,想要打赢这场“战争”,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少走弯路至关重要。
受美国贸易禁令的影响,谋求芯片独立发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媒体报道中最频繁出现的口号。有人更提出谋求芯片产业全产业链自控,而在行业人士看来,“这是做不到的”。尊重芯片产业发展本身逻辑,是中国芯片行业崛起的前提。
在对中国“缺芯”的这场大讨论中,资本尤其是VC、PE们被甩了一口大锅。随着这场“缺芯”事件不断发酵,未来可能会有热钱涌入,但是资本的种种顾虑事实上是没有改变的。更让业内警惕的是,在这股热潮之下,不乏炒作投机者。
剔除掉对产业发展逻辑的不尊重和奢望依赖资本的“不现实”以后,中国“芯”图景才得以展开。包括华为在内的一批优秀公司正在飞速发展,而这批公司可能就是数十年后的中国“芯”。
芯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不可能
2018年4月初来自美国的一纸禁令,突然让国人意识到拥有高新技术自主权的重要性。有人高呼,中国芯片产业一定要实现自主可控,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对于这种观点,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川土微电子创始人陈东坡表示:“芯片产业是高度国际协作和全球产业链的事情,所以那些鼓吹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什么都要自己整一套的做法一是做不到,再多的钱也做不到,美国也做不到。”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完完整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芯片生产是一条技术密集度非常高的工艺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涉及50多个行业,5000道工艺,其中涉及到晶圆、流片、封装、光刻等多个专业细分领域。
就算是发展最领先的美国,它的光刻机也是依赖欧洲的,材料则依赖日本。因为光刻机其内置镜头可能要涉及几百个供应商、数千个产品以及数万家企业。
谋求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不可能,那就只能把功夫做“精”。芯片制造工艺有多精细呢,有个非常生动的描述,“指甲盖大小的硅片上蚀刻数十亿晶体管”,而这只是芯片制造几百道精细化工艺的一种。
对于芯片制造这个“瓷器活儿”,陈东坡认为,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融入全球供应链。“融入协作很有必要,要让别人觉得你的角色无可替代即可。在设备,原材料,设计,制造,封测上面,集中精力做好几件事,甚至一件事即可。”
上海张江聚集了国内许多芯片企业,其中很多都坚持高度精细化研发和生产的发展战略。如上海川土微电子聚焦在射频与模拟芯片领域,上海微电子则是国内光刻机龙头。
这些公司聚焦的都是芯片产业的细分领域。射频芯片是无线通信的关键部件,能实现信号的发射、无线传输和接收。目前,高端射频芯片的供应商大部分在发达国家。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兴通讯(000063,股吧)的禁售产品中,就包括高端射频芯片。
光刻机则是生产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目前全球高端光刻机基本上被荷兰ASML垄断,上海微电子则是世界四大光刻机制造公司之一,其封装光刻机已在国内外市场广泛销售,国内市占率达到80%,全球市占率40%。
能否在芯片领域做专做细也是投资人挑选项目重点考虑的因素。鼎兴量子合伙人吴叶楠认为:“国内半导体公司要突围有两个路径。一是靠强有力的市场终端支持和培育,让它尽早进入良性循环;另一种是进入细分领域,迅速做大做强占领市场。”
由于半导体产业链自身发展特点,芯片产业几十年来已经形成全球制造的格局,中国芯片生产商唯有尊重其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不盲目求大求全,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位置。
热钱涌入,肯定有人“浑水摸鱼”
在中国未来芯片产业发展中,投资机构被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鉴于产业和资本的共生共荣关系,中兴通讯事件让业内对VC、PE诟病颇多。近年来,资本狂热追逐商业模式创新,盲目投资特点概念已成行业普遍现象,这被业内指责为“顾此失彼”,过度聚焦互联网模式投资,忽略了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
中兴事件让国人再次感受到大国政治博弈和经济较量的残酷性,呼吁政府大力扶持芯片产业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希望政府可以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政策风口之下,有投资机构以及创业者已经闻风而动,争相布局芯片产业。
有行业分析指出,芯片行业容易受政策宏观趋势的走向影响,在有政策导向和侧重的情况下,会更容易吸引投资者,对行业的投资回报预期也可能会略有上浮。
据媒体报道,有些创业者已经不做区块链了,“转型“做芯片了,而这些人中有很多人可能连芯片的概念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最近很多人在讲我国芯片产业要实现自主可控,可以预见的是会有大量热钱流入这个行业。这到底是不是好事还有待论证。”有投资人表示。
创璟资本黎芳宏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资金的流向是很难控制的,能否流到那些有研发能力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手里还不一定,有可能反而产生一些行业乱象,在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历程当中也不是没发生过。”
对于这种现象,上述投资人提醒道,“利用政策的红利是某些投资机构比较擅长的,但是想借助政策优惠实现较高的投资回报往往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于芯片产业这样具备较大难度的行业而言,投资风险更高,投资机构不要盲目追逐政策风口,为了投资芯片而投资芯片。”
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投资的主要难题在于产业链长,流程复杂且变现难,盲目涌入的机构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陈东坡也认为,接下来会有很多钱涌入这个行业,那么最大的机遇和挑战都在这个上面,让专业的人用好专业的钱,这个事情就靠谱。剔除浑水摸鱼的,乘机揩油的,心平气和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完美,政府保护好知识产权,用市场的方式调节资源,这个才是取胜之王道。”
投资人也有自己的一笔账要算,芯片投资行业的的长周期和高风险性,决定了资本大批涌入的景象无法复制TMT。一方面资本都是逐利的,有知名投资人曾说,“投资芯片的收益基本等于卖肥皂”。
再加上芯片行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是一个典型的“慢工出细活儿”的行业,愿意花这份时间的投资机构数量可能不是太多。高通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提醒投资人和创业者,“想要涉足这个领域时,需要做好10、20年的长跑打算。认为3到5年就可以打造一个大公司,这种想法是危险的。”
挤下三星,谁会是中国“芯”?
在尊重行业发展逻辑和理性看待资本投资规律之后,中国“芯”图景才会慢慢展开,国内部分公司也正显现出峥嵘之象。
市场研究顾问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前15大人工智能(AI)芯片企业排名表“A_List”中,前三名依序为英伟达(Nvidia)、英特尔(Intel)以及恩智浦(NXP),苹果排名第8名、三星第09名;华为第12名,成中国大陆地区最强芯片厂商。
华为从2004年10月10月开始研发手机芯片,为此创办了海思公司。在海思创立之初,华为内部曾发生很大分歧。当时国内芯片行业流行一句话,叫“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产品和方案,比自主研发还要低很多。
十余年后,国内公认的芯片研发最好的就是华为的海思芯片。有付出就有回报,坚持自主研发也给了华为一般手机厂没有的底气。2018年1月美国高通在北京举行技术合作峰会,国内厂商唯独华为缺席。2017年11月,小米、OV同高通签署备忘录,三年内采购不低于120亿美元芯片,华为也没有参加。
在国产华为的大旗之下,像兆易创新、川土微电子和上海微电子这样的芯片企业也在努力成长,其中涵盖设计、制造等各个产业链领域。
除了传统的芯片生产企业之外,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不甘示弱,接起了芯片国产化的大旗。阿里巴巴是较早的入局者。早在2016年1月,阿里巴巴就入股中天微,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7年6月,阿里巴巴又向中天微注资5亿元,正式进军芯片基础架构设计领域。
互联网公司入局对跟中国芯片行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可以说,阿里巴巴更多是做一个准备工作,不是想要取代某一家芯片企业,而是做到不受制于人。包括华为研发自主芯片,思路都是对的。”达泰资本创始人、主管合伙人叶卫刚认为。
企业是一个行业发展的真正主体,所有的资本或政策要围绕企业本身来操作。在谈到企业发展愿景时,陈东坡说,我希望川土微电子能成为一家为客户赋能,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实现价值的专业芯片公司。这个十分简单朴实的目标,可能正是中国芯成长的源动力。
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缔造了一项新纪录,就是三星将英特尔挤下全球半导体营收龙头的宝座。在此之前,英特尔已经连续25年稳居“全球第一大厂”的位置。这距离20世纪80年代三星建立半导体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开始已经过了近四十年。
不知要过多久,中国的芯片公司才能像“三星”一样成功实现逆袭。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