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我国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我国盐碱地约有9913万公顷。当前,葡萄园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推进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系统性建设对农业种植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为农业作业提供实时数据及决策分析依据,实现农业信息的可视化,为以后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农业模式的进一步升级奠定技术基础,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管理的效能提升。
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锁定三农。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必然要求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能耗的降低,农业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可持续等方向发展,农业物联网是智慧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县级农业积极建设物联网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探索“互联网+”设施农业技术应用新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过渡。
现场需求
针对县级葡萄园将建设一套物联网感知系统,包含4个标准棚总计2520㎡的环境监测,监测数据包含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并连接到管理云平台,接收各种种植环境信息、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决策,对接控制系统,反馈最终执行情况。
系统方案
本项目内容主要建设在拥有20个标准大棚的葡萄园区内,构建一个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建设物联网感知系统。
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物联网设施的管理者,可以利用此套系统,感知、采集、记录和分析作物的生产环境,并根据作物的生长环境模型来智能调控作物的生长环境,以此来达到智慧农业管理的目的。
系统建设内容: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建设
物联网建设内容
在设施大棚物联网应用中,选择性能稳定的传感器是监测环节十分重要的根基,本项目选用了北京昆仑海岸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在监测区域部署Zigbee无线采集节点作为数据采集和局域无线传输设备,根据设定的频率采集传感器感知数据,使用Zigbee Router路由作为局域网络数据中心节点,将无线局域网数据汇聚到中心节点,通过网关上传至服务器;由部署在服务器的采集系统从端口获取上传数据,将获取的数据进行解码、分析、过滤,最终将数据记录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展示等。
现场图片
应用效果
通过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大数据等技术对传统的农业大棚进行升级改造,构建全程智能化的高效监测控制管理体系,实现科学指导生态轮作,保证作物的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建立线上运营和溯源系统,提高农户经济收益和品牌效益。
增产提质:采用信息化手段。控制葡萄园的的土壤、空气、水肥等,改善种植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不断的积累种植环境数据,形成适宜的生产模式。
增收提效: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远程大棚管理,提高水、电、肥、药等的能效比。系统连接电子商务平台,拓展葡萄的销路。
运用现代农业模式建设葡萄园物联网项目,转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实现随时随地互联互通,大大促进了农业资源、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业教育、农产品市场、农业人才、农业推广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有效传递,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的同时有效对接农产品供求市场,解决传统农业中因信息不畅而导致滞销等问题,有效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使各种农业信息全方位地渗透到农村一线,切实指导生产生活,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了农业科学化、现代化的程度。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