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受半导体周期性影响,电子元器件市场也持续走低,库存压力倍增。目前半导体市场持续修正,库存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但近期部分国际厂商的交期趋势明显缩短,表明电子元器件市场正在回温。
2024年1月已然收尾,大厂财报纷纷出炉,但市场需求明显不及预期。不过,根据富昌电子的最新数据,目前市场上领先企业的交货期普遍显示出下降或稳定的趋势,部分产品价格呈现上涨态势,行业的库存水平正在逐步减少,向一个更为健康的水平迈进。
经过长时间的库存调整,2024年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态势能否强劲回弹?各类产品的交期、走势将会如何发展?哪些领域值得看好?我们统计了近期电子元器件产品行情动态以及TI、英飞凌、美光、三星等芯片大厂的最新风向,供大家参考。
01
四类元器件行情走向
洞察2024产业发展
我们不妨先结合2023年及最新电子元器件产品行情状态,从半导体体系架构中摘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半导体产品进行分析,以此洞察2024年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走势。
图源|pixabay
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电子产业链,包括汽车电子、充电桩、家电、数据存储、光伏、工业控制、储能、消费电子等。以功率半导体器件为例,我们先来看看“主力军”MOSFET和IGBT的年度表现和最新行情:
①MOSFET
2023年,低、高压MOSFET的市场走势与下游需求的结构性分化趋势密切相关,呈分化状态,货期和价格趋势有所差异。
低压MOSFET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因去年的消费电子终端市场需求疲软,低压MOSFET的供货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其交货周期通常在46周或更长时间。
中、高压MOSFET主要应用于工业、通信、电动汽车等高端需求行业。在2023年,因下游应用场景需求高涨,中、高压MOSFET的交货周期超过50周。其中,中高压汽车用MOSFET的短缺问题一直持续至今。
整体看来,消费和部分工业需求相对疲软,但汽车、光伏等新能源领域需求强劲,对低压和高压MOSFET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也不一致。
②IGBT
2023年3月起,IGBT出现大缺货,价格暴涨,市场表现力极佳,甚至业内人士称“有市无价”。
尤其在特斯拉宣布SiC用量大砍75%后,碳化硅“失势”,IGBT成为潜在替代方案,更是深获市场追捧。除此之外,IGBT缺货、涨价也是有迹可循的:一方面,汽车、工业等下游应用需求旺盛,但所用IGBT产能扩增缓慢,供不应求;另一方面,风光储板块的需求旺盛带动IGBT需求高涨。
根据富昌电子的数据,在2023年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等头部IGBT大厂整体状态全年处于饱满,整体价格相对稳定,产品交期普遍在39周以上,但风光储IGBT等部分紧缺料交期仍在52周以上。
此外,时代电气的IGBT订单需求相当旺盛,不少重要客户都选择签订三年长约(2024-2026)。可见,IGBT的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图源|pixabay
产能紧缺之下,各大IGBT企业将相继扩产。近两年,时代电气、士兰微、比亚迪、华润微电子、宏微科技等企业也都在着手扩充IGBT产能,来缓解过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多家IGBT企业表示,现有新建产线大多仍处于产能爬坡期。
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集成电路IC:
③MCU(微控制器)
MCU作为基础控制芯片,是电路通常系统的核心选择元器件,具有高度集成、功耗低、成本低廉等优势,在消费电子、现代工业、汽车电子、家庭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两年,MCU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落:2021年,受疫情影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全球MCU市场供不应求,缺货涨价状态持续,交货周期也呈现出延长局面。2022年下半年起,因下游消费电子萎靡遇冷,MCU厂商库存积压越来越严重,MCU价格一落千丈。
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华为、苹果相继发布手机新产品,以及中国双十一和美国“黑五”的促销,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从而带动了上游元器件产业的复苏,消费级MCU供过于求的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图源|pixabay
有意思的是,继日前模拟IC及MCU大厂德州仪器公布了惨淡的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之后,另一家MCU大厂微芯科技也交出了惨淡的财报,并宣布其大型晶圆厂将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各停工两周。
这表明,虽然消费电子市场的明确回暖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电子MCU开始“回春”,但这种突然的需求只是短暂的“甜蜜期”,没有新的增长动能长期带动MCU出货,市场需求长期低迷,导致供应商去库存周期延长。
另外,英飞凌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需求仍相对低迷,市场倒挂型号较多,大部分回归2020年左右的水平。其中,汽车、工业类 MCU 产品需求相对较多,部分物料市场价依然很高。
目前,MCU市场结构性的需求变化,除了汽车电子MCU依然供不应求外,很多消费级MCU至今仍处于去库存状态。
不难预测,MCU下一个增长点,仍在汽车产业。
④模拟IC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两大类,它们在过去一年多受消费电子拖累持续下行。
2024年1月25日,根据德州仪器(TI)最新财报,去年第四季度营收降至40.8亿美元,同比减少13%;单季度净利润下降30%至13.7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到工业领域疲软和汽车领域下滑的影响。这一数据客观地反映了各行业对模拟芯片需求现状。
实际上,在去年,全球多个国家都已显示出工业市场低迷。继消费电子、工业等市场需求疲软之后,汽车行业一直被业内人士寄予厚望。
德州仪器作为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其业绩情况一定程度能够反映整个模拟芯片行业的风向。此次德州仪器财报透露,汽车需求走弱,这对整个芯片产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图源|pixabay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首席财务官Rafael Lisardi表示:“最近的低迷与以往不同,多个行业在不同的时间线出现下滑。然而,从长期来看,我们对半导体的增长非常有信心,特别是在汽车和工业领域。”
从2023年的汽车市场情况看,全球汽车销量相比过去增长幅度明显,汽车需求呈现大涨趋势。近几个月需求减弱的信号仍源于供应商去库存延缓,并不能作为模拟芯片下半年发展趋势的参考。
02
“涨价”信号频发!
供需关系有望迎来优化
近期,市场消息传出中小容量存储、功率半导体正在积蓄涨价动能的信号,中低压MOS和二三极管厂商已经率先对产品进行了涨价。
1月14日,功率半导体厂商捷捷微电发布涨价函,拟自2024年1月15日起对 Trench MoS产品线单价上调5%~10%,打响了上市公司功率产品涨价的第一枪。
据悉,除捷捷微电外,自2023年底开始,已有6~7家功率器件厂商发出了涨价函,普遍从2024年1月开始对产品涨价10%~20%,厂商包括晶新微、蓝彩电子、高格芯微、三联盛、深微半导体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公司涨价原因皆与上游原材料、汇率波动、人工成本上涨有关。
图源|pixabay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通信等领域。以往,由于技术复杂度高、生产成本高、行业内卷等因素,功率半导体的价格一直受到压制,但随着近几年全球半导体的需求变化、产能扩张,功率半导体的价格也日趋攀升。
以MOS为例,自2022年中起,功率半导体进入降价周期已超过一年半时间,MOS作为先降价产品,已经出现价格端低于成本的现象。对于厂商而言,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和持续低迷的市场需求,为保持正常运营和盈利能力,涨价似乎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众多厂商发出涨价信号,这也表明,在经历近两年降价与库存消化,功率半导体库存逐渐趋于良性后,涨价诉求彰显下游市场状态积极,供需关系有望迎来优化。
另外,近期也已经有MCU厂商开始涨价。
近日,台系MCU厂商应广科技宣布,有鉴于库存去化及市场价格落底信号浮现,公司已通知代理商,将调整部分产品线价格,主要是集中在OTP MCU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的业内消息显示,兆易创新32位MCU现货价格上涨10%至人民币7.7元,主要是由于通路库存压力减轻,经销商不再大幅给予折扣销售产品。
图源|pixabay
结合MCU市场结构性的需求变化,不难知悉目前的消费类MCU需求仍平淡,而工业MCU需求则由于宏观活动放缓和持续的库存去化,需求持续疲弱。
在需求前景疲软下,大部分的厂商理应在短期内不会涨价。目前,涨价信号频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MCU库存调整完成进度有所加快,且需求回升,2024下半年仍有复苏的机会,整体复苏潜能较大程度取决于宏观经济。
03
写 在 结 尾
受到消费电子、汽车、工业、光伏等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差异的影响,功率半导体、MCU等电子元器件的分化趋势相对明显,这类电子器件有望依靠汽车、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实现高速增长。
另外,结合汽车产业的高增长趋势与国际厂商的最新季度财报来看,模拟IC虽然出现“不利信号”,但实际的发展前景尚未明朗,有待观察。
涨价信号频发,整体来看电子元器件的“去库存”的担子已经在逐步卸下,行情回暖指日可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