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卷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受到重创。
根据美国半导体协会(SIA)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比1月减少2.4%,其中中国减幅为7.5%;
资本市场上,近10家国际半导体公司下调第一季度财报预测;
全球逾60国采取“封城”、“封国”的举措全力抗击疫情,消费需求下滑;
几十家半导体企业工厂停工停产……
这场疫情在怎样改变着全球电子供应链?其中的危与机又是什么?
疫情反映的供应链问题
今年一月中下旬,疫情开始在湖北武汉爆发后,紧急的“封城”阻断了正常的交通通行。
3月初全球多个国家开始爆发疫情,意大利、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出台了“封城”、“封国”的举措,甚至海陆空三大交通枢纽都关闭。
交通受阻是疫情带来的一大问题,供应链则面临着运输不畅的困境。
更为严重的是近日多国发布通知延长“禁令”的期限,可见控制疫情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供应链的影响恐进一步扩大。
图:抗疫防控“禁令”举措
从上图可以看到,目前许多国家延长了“封锁”期限。
此次疫情,最受电子供应链关注的则是由于东南亚诸多国家的限制举措而引发的半导体工厂停工停产的情况。
东南亚是全球半导体的重地。例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都有不少半导体公司在当地设厂。在这些国家的疫情控制政策之下,出现了众多半导体工厂停工停产的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业界对相关电子元器件供应情况的担忧。如MLCC、功率半导体、MCU等。
所幸国际半导体公司的全球化布局,能够适当弥补供应短缺的问题,可是若当地政府持续抗疫,很难说半导体供应量是否能够一直充足呢。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供应问题是,抗疫相关产品如额温枪、呼吸机等,其元器件需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供应不足,是当前疫情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再来看,目前全球众多国家出现了新冠疫情,但每个国家的防控力度又不尽相同。从当前一些国家延长“禁令”的时间表明,控制疫情恐怕需要更多时间。半导体工厂务必遵循当地的抗疫政策,这就令全球供应链处于不稳定状态,变化莫测。
加强供应链本地化已不可逆转
也许,我们此前熟悉的一个词就是“全球化”,没错,各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参与国际化分工协作,半导体又是一个产业链条较长的行当,全球化自然是必须的。
疫情来临后,在全球化的同时,它令供应链出现变短的趋势,因为相对而言短供应链更可控。
本地化供应链就是短供应链最鲜明的代表特征。那么,我们该思考,如何加强本地化供应链呢?
针对这一问题,唯样商城总经理吴兴阳认为,这个时候,更突显出元器件代理分销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
首先,疫情当前,现货为王。原厂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生产获得充足供应的时候,代理商强大的库存才是坚实的后盾。
唯样商城拥有7万现货,2000万型号数据,拥有国内较为齐全的阻容感产品和完备的晶振数据库,分立半导体一线品牌基本做到全覆盖,目前是超40家全球一二线半导体原厂授权代理资格,以充足的库存保障了元器件的供应。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