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意法半导体(ST)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款仅35克、续航10小时的智能眼镜,搭载其最新STM32N6芯片,成为全场焦点。 AIoT赛道已从“拼算力”转向“拼能效”。ST的STM32N6以“轻量化AI”为核心,精准卡位终端智能化刚需,或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意法半导体中国区市场经理丁晓磊直言:“终端智能化需要的是‘刚好够用’,而非盲目追求参数。”STM32N6的目标正在于此——用MCU的体量和成本,在智能眼镜、家电、机器人等万亿级市场中,定义下一代边缘AI的规则。
意法半导体中国区市场经理丁晓磊
1、技术突围:MCU的逆袭,用“减法”切中场景刚需
传统AI芯片追求大算力,但ST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STM32N6是意法半导体最新研发的突破性旗舰MCU,首款专为边缘AI设计的STM32产品。它实现了两个里程碑式的成就:
· ST首款搭载Neural-ART加速器的微控制器。Neural-ART加速器是意法半导体的定制化神经处理引擎,简称NPU,其机器学习性能是高端STM32 MCU的600倍,比意法半导体第一代微处理器性能高25倍。
· 意法半导体迄今为止功能最强大的STM32 MCU — STM32N6,配有运行频率高达800 MHz的Cortex-M55处理器、高速存储器接口、STM32系列有史以来最大容量的RAM,内置高级图形功能、强大的图像信号处理器以及H.264编码器,这样的功能和配置在整个通用MCU领域也实属罕见。
STM32N6以低功耗MCU为核心,集成轻量级NPU,通过1.8V供电方案和硬件级AI管线优化,将典型AI推理功耗压至毫瓦级。
2、场景落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吃掉哪些万亿级市场?
在STM32N6正式发布之前,ST已与50多个早期用户展开合作,利用STM32N6实现了全新的应用与产品创新。比如,在车队管理和被盗车辆追回解决方案中,STM32N6内置的Neural-ART通过车内快速高效的AI推理能够向驾驶员发出实时语音警告,预防潜在事故的发生。在新一代带有摄像头的超轻量级AR眼镜中,STM32N6作为主控芯片,以通用MCU的功耗和成本带来了MPU级的AI性能,优异的图形和多媒体性能实现了超轻重量、紧凑外形、持久续航以及丰富炫酷的AR功能。
此外,创新用例还包括用于掉落检测的智能消费类可穿戴设备,用于视觉缺陷检测的计算机视觉 (CV) 系统,通过心率或脑电波传感器测量人体健康状况和疲劳程度的便携医疗设备,智能车库门解决方案,利用AI设备检测电力线故障等等。在这些应用中,合作伙伴基于STM32N6构建出高性能、低功耗、高性价比的边缘AI解决方案,让更多更智能、更高效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在机器人领域,丁晓磊还提到: “实时性是终端AI的生死线。我们的工具链(如STM32Cube.AI)让算法部署大大缩短了周期。”一家机器人公司利用该芯片开发陪伴机器人,本地化运行情绪识别、声纹验证等算法,摆脱云端交互的延迟桎梏。
3、STM32N6的强大生态系统如何助力边缘AI发展?
为帮助边缘AI开发人员加速开发,意法半导体推出了ST Edge AI Suite边缘AI套件,这是一套全面的免费软件工具库,提供了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和边缘AI在线开发工具链,支持从模型选型、模型预训练与微调到针对不同的STM32硬件的优化测试。工具链主要包括:STM32 Model Zoo预训练机器学习模型集合,ST Edge AI Developer Cloud边缘AI开发者云在线平台,STM32Cube.AI(AI模型优化器),以及NanoEdge AI Studio。
除AI工具外,ST还通过STM32Cube生态系统提供了专为STM32设计的强大的开发环境和完整的嵌入式开发人员工具集。在本次峰会上,ST发布了STM32Cube工具(STM32CubeMX和STM32CubeIDE)和软件包的新版本,其中包含了开始STM32N6开发所需的所有资源。ST还为STM32CubeIDE和STM32CubeMX增加了对CMake支持,并引入Visual Studio Code,为开发项目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ST还加强了与众多硬件和软件合作伙伴的合作,同时不断努力融入应用范围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例如,开发人员可将STM32Cube.AI与NVIDIA TAO工具包和AWS STM32边缘机器学习加速器搭配使用,或在Hugging Face上试用Model Zoo。
4、STM32的中国本地化策略,双供应链模式如何实现?
ST的本地化布局已进入深水区。2024年11月,意法半导体宣布与国内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华虹合作,委托华虹在中国代工40nm节点的STM32微控制器(MCU)等产品,实现STM32的本地化,并成为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双供应链模式的MCU大厂,既能为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OEM厂商提供完全本地化的供应链支持,也能为开展国际业务的中国OEM厂商提供供应链选择权。
结语:
当中国AIoT战场陷入“参数内卷”,意法半导体用STM32N6不盲目追逐风口,而是创造赛道。STM32N6的爆发,印证了AIoT市场从 “技术炫技”回归商业本质的趋势——低功耗、低成本、高易用性才是终局答案。
ST凭借MCU领域的积累,正在改写边缘AI的规则,但其“隐形帝国”的稳固性仍面临双重考验:一是本地厂商的贴身肉搏,二是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场景垄断。预计未来3年,边缘AI芯片将迎来‘大逃杀’,而ST的胜负手,在于能否用一颗芯片,串起万亿级市场的碎片化需求。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