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代工行业,正从“寒冬”快速重返“盛夏”!
2024年,五大代工企业中四家营收增速超20%,中芯国际营收578亿元,晶合集成利润暴涨151.78%,芯联集成减亏明显。
但另一边,华虹公司营收下滑11.36%——行业“内卷”之下,谁在领跑?谁在掉队?本期带你拆解代工巨头的生存逻辑。
1、数据:巨头领衔,强势反弹
2024年,5家晶圆代工企业营收正增长比例达80%,较2023年的40%大幅提升。具体数据:
中芯国际营收577.96亿元,增长27.72%;晶合集成营收92.49亿元,增27.69%。
但华虹公司营收143.88亿元,下降11.36%;芯联集成仍亏损9.62亿元。
盈利方面,2024年60%企业利润增长,比如晶合集成增151.78%,但毛利率增长企业仅40%,反映价格竞争激烈。2023年行业低谷时,80%企业毛利下滑,与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下滑8.2%吻合。
2、代工环节复苏最快,“卷”出来的竞争力
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晶圆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普遍下滑。但2024年,报告明确指出“产能利用率快速回升,各项指标显著改善”。
这个转变是行业景气度最核心的指标,它直接带动了代工企业收入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修复。
中芯国际的引领作用凸显——其营收规模占五家企业总额的70%以上,且28nm等成熟制程产能满载,部分客户排队等产线。
中国晶圆代工业的反弹,背后是极其激烈的竞争,可以说是“卷”出了新高度。
下游需求拉动,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带动成熟制程订单,如中芯国际的电源管理芯片产能供不应求。
技术自主突破,中芯国际、华虹等龙头在成熟工艺(55nm至28nm)上的技术水平和良率已位居世界前列,性价比优势突出,吸引了大量全球订单。
地缘政治驱动,美国制裁加速国产替代,国内设计公司转向本土代工,如华为海思订单回流。
3、深度分析:代工行业“卷”向高质量发展
“卷”不再是低价竞争,而是技术、服务、生态的全面比拼。中芯国际毛利率18.59%,虽低于台积电(约50%),但持续投入研发;华虹公司聚焦特色工艺,毛利率保持17.43%。
然而,行业挑战一直存在。
先进工艺设备仍受封锁,突破需要时间;行业资本开支巨大,盈利压力始终存在;国际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报告指出,中国晶圆代工“正在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但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
4、总结展望:全球化与差异化并存
短期看,成熟制程需求仍将旺盛,2025年代工营收增速有望保持15%+。
中长期趋势:特色工艺突围,华虹的功率半导体、晶合集成的显示驱动芯片等细分领域具优势。产业链协同,与设计、封测企业共建生态,如中芯国际与长电科技合作。
一句话总结:中国晶圆代工不是“卷”在低端,而是“卷”出了复苏加速度。它的发展进度,将深刻影响全球电子产业的格局。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