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师傅已经把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身上,但需要往更高的层面发展的话,需要接力给后面的年轻人,来做到真正引领行业发展。
“我常常自我调侃,这么多年自己只会卖晶振,其他的都不会。”在CITE2020深圳电子展上,晶科鑫董事长孙刚这样对慧聪电子网记者说到。
晶科鑫董事长孙刚
市场多样性的当下往往面临多样选择,孙刚这番话站在一个企业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来说其实是一种实力“圈粉”的表现。
从后续的交流中,孙刚提到了2次“不得不”这个词,并衍生出一系列发展决策及行业走势,记者更进一步感受到孙刚对晶振行业的执着与热忱,以及他对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些独到观点。
电路“心脏”从无到有的不可替代性
80年代末,在充满无限创业机会的深圳,刚刚大学毕业的孙刚创立了深圳市晶科鑫实业有限公司,距离现在已有31个年头。
相对整机设备或者投资、地产类的行业,晶振行业其实相对来说较为“冷门”,是什么原因让孙刚毅然选择晶振行业,并且一干就是30余年?
这要从国内晶振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说。
我们都知道,晶振作为时钟电路的“心脏”,是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相比日系品牌在40年代就已经起步发展来说,国内晶振起步相对较晚,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晶振市场一片空白。
当时的晶振产品掌控权基本被日系所垄断,国内晶振品牌“从无到有”也经历了一段辛酸岁月。上世纪70~80年代,国内晶振主要应用在军工方面,以军工企业陕西607、北京707为代表。
“从无到有其实很艰难,但如果没有晶振,整个电路系统都会瘫痪,当时只能拆解国外先进产品来进行手工仿制”,孙刚进一步说到:“所以当时晶振的个头都比较大,但没办法,雷达必须要有晶振,这也关乎到当时国家科技发展,不得不去自主研发。”
从第一个“不得不”中,我们看到了国内晶振行业的发展与崛起。90年后,晶振逐渐由军工转为民用,随着国内技术、设备不断优化改进,国内晶振产品凭借成本等优势大力发展,相对中低端的无源晶振业务,质量及产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飞跃,成为无源领域主要的制造大国。
“刚入行的时候,很多老师傅就会说,我们这个行业是不可替代的,但需要通过世代的努力才能逐渐摆脱出口限制。”孙刚说到。
一时间,成千上万家本土晶振厂家横空出世,市场好不热闹。
但在激烈竞争化的弊端下,国内晶振市场大打价格战,产品质量也出现一些相应问题。此外,针对更小尺寸的产品研发与生产,受制于材料以及高精度设备的制约,与日系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此前披露的晶振全球前十企业排名来看,国内企业暂无缘榜单,前三名均是日系企业。目前精工爱普生为晶振产业第一大、市占率约11.7%;日本电波工业(NDK)以11.5%紧追在后;中国台湾大厂晶技则以8.7%排名第四。
“卡脖子”下的突破:国产替代赛道的接力棒
IC行业被光刻机“卡脖子”,同样地,晶振行业也有被“卡脖子”的设备及材料,缺货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年初时受到疫情冲击,晶振行业部分物料的缺货更为紧张。
疫情期间,类似32.768KHZ系列的晶振非常缺货,这款产品的生产主力还是日系企业,但目前国内有一两家企业在投入研发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缺货的情况,但处境并非十分乐观,更核心的问题仍然在于核心技术、设备、人才等的竞争。
“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去年我们跟日企定了几台设备,但今年疫情原因,他们的技术人员过不来,但晶振生产是必须要用到这些设备,所以我们只能冒着风险,增加技术投入研发,去调配测试”,孙刚进一步说到:“另外的角度来看,其实也在加速促进晶振国产替代化速度,逼着去改变,去迎战!”
目前国内疫情逐步向好,但海外疫情仍然严峻,这时候对国内企业的影响必定是原材料、设备上面的供给出现断层。面对国内日渐高涨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种“需求有,但无法生产”的矛盾怪象。
晶振行业面临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方面高低端两级分化严重;另一方面高端类的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但国内企业做不出来(能做出来的但产能跟不上)。
问及该如何解决供应链短缺问题,孙刚答到:“这是目前处境下不得不去调整的。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寻找国产替代的配件,包括在技术研发上也适当调整来缓解当下的难题。但实际上还是需要时间来实现全面替代,包括合格率、产能方面的突破。”
在孙刚说出的第二个“不得不”时,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严重厂家排期遥遥无期情况下,国内企业不得不筛选国内优质的物料使用,互相调整迭代优化,增加服务附加值,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提升。
“一样东西就能卡住脖子,归根结底要掌握自主产权才能硬气。老一辈的师傅已经把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身上,但需要往更高的层面发展的话,需要接力给后面的年轻人,来做到真正引领行业发展。这是我们初心,也是使命。”孙刚总结。
这么多年,晶科鑫有自己的一坚持:为了给电子硬件装上安心的“心脏”,从始至终都接好国产替代赛道的接力棒。
大浪淘沙显功底以“小、快、高”策略取胜
疫情的冲击,在大浪淘沙的时代下,优胜劣汰,内功不够的中小企业势必被淘汰,而国产晶振行业的发展将在不断洗牌中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
晶科鑫以什么样的优势,得以在行业屹立31年?
通过孙刚的介绍,我们总结如下:
1、小尺寸。
随着封装技术的升级,晶振产品经历了插件到贴片的变化过程,还在不断往小体积走,SMD封装具有尺寸小,易贴装等特点,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目前国内企业类似3225尺寸的晶振都能生产,但像小尺寸的1612尺寸的晶振国内能做的企业不多,涉足时间也不长。“但1612尺寸我们已经研发制作2年多了,今年就可以大批量生产;以及像1210这种小尺寸我们也在批量制造。”这是晶科鑫要优于同行的一点。
2、快速交付。
基于电子产品需要交付快的需求,晶科鑫供应全系列钟振,重金打造全硅MEMS可编程晶振,任何频率均可实现快速交货,样品/小批试产可当天安排交付,极大的提高客户产品开发的时效性。
3、高频发展。
不论5G、Wi-Fi6,还是物联网、智能穿戴等多个应用领域,对晶振的高频化要求更高,晶科鑫也不断往这方面发力投入。
基于以上优势,在艰难的2020年,晶科鑫成绩如何?
“疫情虽然对产业造成一定冲击,但从晶科鑫上半年销售额来看,比去年同期要高出一些,可以看出行业发展仍然大有可期。”在艰难的上半年,晶科鑫仍然保持不错的增长,实属不易。随着新基建政策落地,与晶振行业密切相关的5G产业将迎来新的风口。
提及对新基建的趋势观望,孙刚表示:“从5G发展来说,从概念到落地需要一点时间来实施,我们看好新基建的机遇,但今年我认为处在平稳期已经很不容易,快速增长我觉得可能在明后几年会比较大的机会。”
国产品牌当自强,2020年已经过去大半,晶科鑫下一步该如何走?
“我们通过上半年的总结,根据国际市场情况,从技术层面来看,晶科鑫还是坚定往小尺寸、快速交货、高频的方向去发展,增加技术人才及研发占比来扩大产能;从市场层面来看,基于国内的需求增长,我们将在全国布局,同时考虑往军工方向去走,包括其他电子器件类似传感器方向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