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消费、工业领域芯片砍单、减产明显,而汽车领域曾一度被视为芯片产业中的希望之光。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芯片市场开始疯狂内卷,供需关系逐渐开始有失衡迹象。
尤其是进入2024年后,汽车芯片需求放缓,即使是电动汽车芯片需求也在减弱,车企严防库存积压,导致汽车芯片开始产能过剩、跌价严重。
Omdia分析师南川明也指出,“全球景气复苏脚步较原先预期来得慢,电动车(EV)等车用芯片需求势头减弱”。
这意味着,汽车芯片厂商们的好日子暂时告一段落了。消费类芯片的“寒风”,终究吹到了汽车行业?
01
从一芯难求到价格下跌
过去两三年,全球汽车公司陷入缺芯噩梦,一芯难求下,全球汽车芯片价格开始飙涨。
在汽车芯片价格飙升背景下,汽车芯片大厂赚得盆满钵满。譬如,全球汽车芯片头部厂商英飞凌从2020财年到2023财年,营收增长了1.9倍,净利润增长了8.5倍。
这场汽车芯片缺芯潮一直延续到2023年。从2023年Q4开始,芯片厂商开始出现工业、汽车双下滑的态势,市场前景逐渐不明朗。尤其是,TI、ST先后在2023年Q4与全年财报电话会中,对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进一步疲软提出警示。
另外,汽车芯片价格也迎来戏剧性“反转”:目前的中国汽车芯片市场,一棵白菜真的有可能换到一颗进口芯片。
在过去的缺芯潮中,德州仪器明星产品TPS51200DRCR曾一度暴涨至70元,而现在,它的价格已经大幅下跌至1元;德州仪器的汽车前照灯高亮度LED矩阵管理器芯片TPS92662AQPHPRQ1,市场单价也从2022年上半年的1800元降到20~28元左右。意法半导体的L9369-TR,是用于电子稳定车身系统(ESP/ESC)的关键芯片,从巅峰期的1500元跌到了13元。
Sigmaintell数据也显示,2023年汽车芯片中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车用PMIC价格全年降幅达到3%~7%;进入2024年,车用MCU价格也面临下滑,预计2024全年汽车MCU价格下探10%~15%。
此外,据《中国汽车报》报道,相较于之前芯片短缺时期,目前国内市场的汽车芯片价格已出现下跌。此外,为了应对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等问题,近期汽车芯片价格还有下降趋势。
曾经车企排队抢芯片的光景恍如隔世,种种价格下跌的迹象表明,汽车芯片真的开始过剩了。
02
汽车芯片跌落神坛,原因有哪些?
汽车芯片市场出现产能局部过剩、库存滞留、价格下跌等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
1、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吃完了
汽车芯片库存滞留、价格下跌的直接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红利吃完了。
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使用1500多颗芯片,是传统燃油车芯片用量的两倍,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极大地带动了汽车芯片需求爆发。
2023年电动汽车是最火的一年,但今年开年以来,越来越多市场开始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速将会放缓。
与此同时,近期,欧美电动车企推迟布局,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放缓。
由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动力减弱,汽车芯片需求也随之减缓。
2、国产汽车芯片崛起
近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在活动中透露:“2020年摸底行业时,做汽车芯片的企业只有几十家,到2023年则达到了300多家,汽车芯片成了一个非常热的赛道。”
数据显示,2020年芯片供应短缺至今,中国汽车芯片的自给率已从5%翻倍至10%。
本土厂商蜂拥入局,疯狂内卷,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六大国际巨头主导的供应端格局,价格也在顷刻间失控。
据悉,去年5月,德州仪器一度全面下调中国市场芯片价格,且“没有幅度和底线限制”。然而,当TPS51200DRCR的国产替代芯片成交价来到7毛,六大汽车芯片巨头集体破了大防。
3、囤货、蜂拥扩产导致产能局部过剩
汽车芯片库存增加实际上都是“囤货”的锅。
前两年,受以往缺芯潮的“后遗症”和新能源车市场爆发的影响,车企不敢再实行“零库存”理念,开始提高芯片库存,疯狂备货。牵一发而动全身,车企的“需求”刺激了供应商的“囤货”,进一步刺激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上游芯片厂商投资新晶圆产线。
到2023年,上游厂商的新产线才开始释放产能,在2023年大多数汽车芯片因产能提升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下游供应商和车企的囤积库存也累积到高位,但芯片厂家兑付给供应商的订单仍在持续发货,库存芯片逐渐变得难以消化,汽车芯片开始正式过剩。
与此同时,随着富士康、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纬创等众多跨界者已经在汽车芯片制造领域有所布局,预计局部汽车芯片将难以在短期内去库存。
03
汽车芯片不行了吗?行业洗牌来袭!
那么,是否汽车芯片真的不行了?
客观看来,汽车芯片的热度需求正两极分化的状态,更多的是结构性过剩,而不是所有汽车芯片都过剩。结构性过剩,可以理解为通用型汽车常规芯片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但高端汽车芯片需求依然上涨。
因此,即便2024年的汽车芯片市况不明,但不同种类芯片依然需要单独而论。
其实,更值得注意的应该是汽车芯片行业洗牌的加剧。
随着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加入汽车芯片赛道,市场蛋糕会被越分越小,内卷加剧,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
对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车企而言,除了价格,汽车芯片的品质、供应商的服务、供货周期的长短,都是选购芯片的关键。因此,谁的品质更高、服务更好、供货周期更短,谁才可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领先。
精彩评论